专家建议,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不应只把注意力放在专业的冷热上,而应把眼光放远,更注重自我发展和提升
-李雪林 余倩倩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在考生们抓紧时间进行最后冲刺的同时,高考志愿的填报问题也摆在了考生和家长面前。
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每年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近年来,金融、经济类专业成为考生眼中的香饽饽,不少考生不考虑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盲目报考,结果落空;有些学生重专业、轻学校,为了一般院校的“热门”专业放弃了重点院校所谓的“冷门”专业,引发人才供需的不平衡;还有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唯父母之命是从,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结果影响学习效果。
要填好志愿,避免以上问题,就要走出填报志愿的误区。专家建议考生:要正确处理“热门”和“冷门”专业之间的关系,排除外界影响,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填报志愿。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学校和专业
每年高校录取过程中都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虽然高考成绩不错,上了重点院校的录取投档线,但由于志愿填写过高或过低,最终未能进入理想高校。对此,专家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衡量自己,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
专家指出,要全面认识自身条件,考生必须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综合考量。在智的方面,除了要估计自己的高考水平外,也要参考自己在中学里的学习成绩。此外,个人特长和各类竞赛的得奖情况也应纳入考生的考虑范围,比如,在市级以上的计算机比赛中得过奖的考生如果报考计算机相关专业就比较有利。
学生还不能忽略对自身体育素质的衡量,往年也有学生因为体检上的专业限制而与报考的高校失之交臂。所以在体育成绩必须及格的条件外,学生还要根据招生院校及专业对身体状况的要求,考虑自己的体检情况,适当地进行填报。
正确看待“热门”和“冷门”
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介绍,在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有的学校(专业)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达计划招生数2倍、3倍乃至4-5倍之多,而有的专业却出现很少有人甚至无人填报的现象。专业填报的不平衡,一方面导致学生进不了投档线,另一方面也使国家的招生计划难以完成。
其实专业并没有绝对的“冷门”或“热门”,两者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有些专业在高考填报时乏人问津,但到了就业时,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却抢手起来,而考生争相填报的专业到时则可能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因此考生们不必为了讲实惠、赶时髦而盲目地追求“热门”专业,冷落了一些被认为是艰苦的、回报低的但却是国家急需人才的行业。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非都适合所谓的“热门”专业。
对此,专家指出:考生选择志愿时应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并适当注意避开一些过分“热门”的学校(专业),把选择志愿的面拓宽一些,而不应只把注意力放在专业的冷热上,注重自我发展和提升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