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女儿被复旦大学录取以后,就有一些家长朋友陆续向我们咨询有关孩子高考的情况。想了想,大致是以下几点。
一、提前准备 还在女儿读高一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关心有关院校的情况。如专业设置、教育资源、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等。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这样高二副课分班、高三主课分班时就不会犹豫彷徨。一旦确定,不要中途变更,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心态,造成思想波动,不利学习。收集信息的方法,主要是官方媒体(各有关院校的网上主页)、老师的介绍以及亲朋好友的推荐、实地参观等。有些院校的一些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须格外留意,以免被动。对有自主招生权的院校,更要详细了解有关政策,如能用足,获益匪浅。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家长认识要逐步统一,至少不能让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使其无所适从。家庭中的高考气氛,从高一起就要有,到高三时则不必太浓,让孩子渐渐地习惯。
二、准确定位 了解招生院校是知彼,了解自己孩子是知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般说来孩子的老师会给予有益的忠告,在高度重视外,还要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法师”给孩子“搭搭脉”,综合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孩子的志向、爱好、长处、短处、强项、弱项,孩子在班级、学校中所处的位置,学校在区里、市里所处的位置都要清楚,这是准确定位的前提。还要根据孩子多年的临考情况,决定是“冲刺”还是“确保”。以我们的女儿为例,她的志向是做生活的记录人,爱好文墨,长处是敏感,短处是波动,强项文史哲,弱项数理化,在班级靠前,在学校不太靠前,她就读的学校在区里数一数二,在市里属不错,她自己临考状况不稳。据此当时的结论是:一本没问题,北大无希望,复旦不保险。所以,我们把目标暂定为同样以文科见长的南京大学或北京外国语大学,以求确保。
三、适度引导 孩子领了身份证,有了选举权,在法律上已经成人,重大决策不能包办代替。但他们毕竟涉世未深,家长还须适度引导。我们的女儿从小就有主见,开始执意要选理科。我们在充分听取她意见的基础上,多次与她协商,分析利弊,说服她将方向定为文科,加试的科目则由她自己选择。后来她选了历史。大学的专业她选了语言文学,而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法律。专业的选择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先,而大学教育也主要是传授学习方法和指明学习方向。由于这几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短线专业很热门。然而短线长线、热门冷门都是相对的,仅是眼下行业薪资的温度计而已。且不说四年后情况是否依旧,即便依旧,应变的基础永远是个人扎实的功底。到了高三,女儿由学校送到复旦大学参加选优考,获到线上加10分的优惠,毕业时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获得线下加10分的奖励。这样,她就充满信心地把第一志愿锁定了复旦大学,如愿以偿。
四、科学减压 高三功课紧压力大,孩子们称之“炼狱”,给以科学减压就是家长的责任了。孩子们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减压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我们的女儿在理化课不上了以后数学还是拦路虎,因此就请了给她补一下,由于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她也觉得松了一口气。关心孩子,给他们提供精美的饮食、合适的补品,本在情理之中。但也要有节制,不要让孩子产生考不好对不起家长的顾虑。同理,高考的那几天,住宾馆、坐轿车似无必要。她与两位同班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考场,中午到我家便饭,饭后席地休息,再去参加下午的考试。第三天午餐后,三个女孩子才恍然大悟地喊道:高考就这么结束啦?结果是两个复旦一个华师大。有些事,看上去好像是额外负担,却对学习帮助不小。她在高三时担任了班长,十二年来第一次担任班长用去了她一些课外时间,但也让她产生了不甘人后的动力。参加古诗文竞赛,获了奖,准备的同时也复习了功课。报社组稿,她写的文章居然发表了,拿着清样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也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以至她现在还说,高三比大一愉快多了,真怀念啊。
家长话高三经验谈:考前家长做作业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