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思路和技巧点拨——结合满分作文例文的现场指导

浏览 9

(一)留 给 明 天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


  “红线”是文学,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她的诗歌登在了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她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她的诗清纯且有些朦胧,我的散文热烈奔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切磋”与“碰撞”,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她了。我很内向,又很胆小,不敢去她的教室解决秋水之盼,便心如长草般等待着每周一次的文学社活动。


  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文学社20多位“文学家”,女才子占了一多半,她却偏偏坐在我旁边的位子,而且时不时向我莞尔倩笑。


  于是常常不顾老师口吐莲花的妙语,和她谈“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谈“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谈“诗意的栖居”,谈“思想的芦苇”;她则和我谈泰戈尔、谈惠特曼、谈顾城、谈北岛。谈谈复谈谈,惺惺惜惺惺,别的“社员”们常常在休息的间歇说笑打闹,我和她却始终“相敬如宾”。我曾听经验丰富的大人们说,这就是“好”的标志。
 

  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明言,心有灵犀。
 

  有人会笑话或指责我:小小年纪竟敢早恋。其实我始终反对“早恋”这个词。林黛玉与“宝哥哥”两情相悦的时候不过十多岁;翠翠对二老傩送有好感的时候大了点,也才14岁多一点;朱丽叶与罗密欧就更是绝对的“早恋”,一个14岁,一个17岁;为爱而烦恼的维特本来就是个“少年”。这些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更何况我们只是谈文学,从来就没有谈过“恋爱”,更不会像那些低素质的同学一样光天化日之下牵手、喂饭,更没有偷偷KISS(连想都没想过)。我和她都是很纯洁的青年,是精神境界很高的好学生。如果非要给我们安上“早恋”的罪名,那我们也只不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已。


  高三了,文学社暂停,我和她难得再见一次面(我们学校很大)。发e-mail成了我们“精神恋爱”的主要方式。有一次,我曾大胆地在信中写进热辣辣的“情语”,好久,才收到她的回复。


  “我一直把你当作最要好的同学,把你当作可信赖的哥哥。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好吗?”


  我知道,她比我理性。如果真如她所预言,我的明天,不,是我和她的明天一定是沐浴在 阳光、春雨中的一棵橡树,一株木棉。


  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简评】


1.这篇文章的材料完全取材于高中生活中人人司空见惯 ,又人人不敢提及,特别是在高考作文中绝对不敢使用的材料,因为这简直是禁区,也很难表现很像样的、立意较高的主题。而本文的作者却在风口浪尖上翩翩起舞,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和光明坦荡的胸襟,这本身就是一种敢创禁区的勇气,一种创新思维的高度,一种不落窠臼的才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本文取得满分的根本原因。


2.文章以引用两句人人皆知的句子开头,一下子就决定了这是一篇别样文章,而第二自然段“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不但将这种“别样”推向了极致,给下文造成了很大的悬念,引起读者得兴趣,同时,将“钟情”和“怀春”分别加上引号,又巧妙的为下文的别解留下了伏笔。文章的结尾又以舒婷的诗句作结,可以说余音绕梁,给文章增添不少亮色。


3. 就文章的内容主体而言,应该说写的很有分寸:切磋、碰撞喜欢的感觉是文学 ;谈谈复谈谈的是诗句 ;心有灵犀的是诗意 ,而由以文会友而发展为精神的恋爱应该说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完全合乎情理,但作者却在这里出乎意料的扣题,不但表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才气,而且表现了作者高度的理智。中间的一段辩驳不但表现了作者拨乱反正的勇气,而且显示了占有丰富旁征博引的才情,增加了文章内容的厚度。

【写作借鉴】


1.阳光的看待我们的青春生活,校园生活,成长中的烦恼,我们就会得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写作素材,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时候都要有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态。


2.文章的立意十分关键。文章高 远的立意可以使平庸的材料点石成金, 使文章在平凡中现出亮丽的风采。


3. 高考作文特别需要不拘常理的、不人云亦云的思考,需要理智的求新思维的卓越发挥。


  (二) 人与路


  小时候 ,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啦!”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才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呢,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简评]此篇叙写亲情,十分感人。有关情感的细节描写,质朴而有光彩。作者借鉴了余光中《乡愁》的构思,自然巧妙,且有变化,足见把书读活了。


附录: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了


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写作借鉴】本义的路,用于行走,用于交通;而引伸义的路很多很多。本文的“路”,显然是取亲情的传递、交流和沟通的渠道、途径义。奶奶是作者的亲人。我从呀呀学语蹒跚走路,到去远方读书,奶奶不顾年老体衰,倾其全力,养育我长大。奶奶走了,作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念之情。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作者将它放在“人与路”的题目下,以时间为顺序,将自己从小到大和奶奶的那种亲情的传递、交流和沟通,以及奶奶死后,作者对她的无限的思念之情,用感情传递的路的形式写出,不但表现了作者对奶奶的浓浓的深情,而且在写法上巧妙自然,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写作修养。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我们所积累的材料(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和学校生活中亲闻、亲历、亲见的,来自所学课本的,来自影视及课外读往往是朴实无华的,将它怎样进行改造,用什么样的形式写出,这一点十分关键,为什么?因为表面看来,完全不能使用的材料,一经按特定的形式进行改造,就成了非常好用的材料。懂得了这一点,就可以使很多同学变没材料可写,为可写的材料很多,就能轻松克服作文路上的一大困扰。  4人与路


  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不禁暗暗自得。


  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


  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但此之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草,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于是乎,屈原从汩罗中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来人习作用例了。


  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


  别人的路学不得了,不如开辟自己的吧!那又怎么样呢?


  想当年,韩寒半个小时一篇《杯中窥人》何其伟哉!于是又一批学子走上“创新”之路,通篇文学支离破碎叫有个性,一首诗谁也看不懂叫有深度,看到天空一片羽毛落下便泪流满面,这叫有文人情怀。走前人老路固然不妥,但矫枉过正,贪走捷径,想从中国直接打通地心去美国也是行不通的。


  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拘泥于前人,方能走出自己的辉煌。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样不能在前人身上找到印迹,又哪一样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的作文也要走出自己的路,做创新的人。


  说到离别,再不是折柳相送、灞桥泪别,现代的通讯足以维持两个人的联系了。如今再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于吗?一个电话、一架飞机,到哪都能“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不是?


  故而,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简评]作者构思机智--真亏他想得出来!的确,这些年来高考作文中“一窝蜂”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考生都在走“终南捷径”,殊不知适得其返!此文点击到“穴位”上,有独到的见解。文字表述洒脱自如,知识面也比较开阔。


  【写作借鉴】


  用命题者指定的形式和规格,来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这篇文章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象这篇文章,题目是《人与路》,好像规定的很死,其实,如果我们能看到“路”的若干引伸义和比喻义的话,路,就再也不仅指地上用于行走的道路一种意义,取材的范围也就不会觉得是被规定的死死的了。就说这个“路”字,字典上除了本义道路、路程外,还有一个义项是:途径,门路,办法。按照这个义项具体想下去,可写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可以写人生之路,成长的路,可以写成才的路,求学的路,拜师的路,成功地路;可以写改革的路,用人的路,科技兴国的路,引进消化吸收的拿来主义之路;可以写和谐之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写感情的传递、交流与沟通之路,可以写信息的发布、传递与反馈之路,还可以写状元之路,作文之路,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之路畅行无阻的大路,陡峭险峻荆棘丛生的小路,以及远路捷径等等,可以说想也想不尽,写也写不完。如果我们再将每个题目具体化,所写的内容就更多了。我们列举这些例证意在说明,只要我们善于相似相关的联想,并善于用语言进行过度, 就可以用命题者所给定的题目或话题, 又不受题目和话题的限制,随心所欲的写我们想写的内容。如本文作者要写怎样写作文的问题,作者只用了“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作文恰如行路”,“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等语,就使所写的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了,而阐发的“作文不能因袭前人,不能盲目模仿别人,要写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的立意也是很新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