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爱、刻骨铭心——重读苏轼《江城子》

浏览 7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轼《江城子》

 这是苏轼的一首的悼念亡妻王弗 的词《江城子》。

 题记中的乙卯年为公元 1075 年,正是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时年四十岁,在密州做知县 (今山东诸城县)。其妻王弗 去世整十年。

 这首词可谓是明白如话,名月华丽 的辞藻,吐露的全是真情。就是这样一首洗尽铅华、如出天籁的小词,九百多年来.拨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心弦,又使多少读者泫然涕 下!究其原因,就是此词以深挚的真情取胜。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的真情是此词的诗魂。

 夫妻之情可谓人生的至性至情,丧妻之痛可谓噬心镂骨之痛。此词的成功在于诗人在短短的一首小词中,沉痛地表现了这种至性至情、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

 那么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种至真至深的情呢?虽然此词用了明白如话的语言、白描的叙述方式,这是为表现真情所必需;但是却摈弃了线性平面的抒情方式,而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抒情方式,表现为抒情方式的丰富性。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十年生死,幽明相隔,思妻之情,难以排遣, “ 不思量 ” 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 “ 自难忘 ” , 王弗 去世整十年,在这个十年中,作者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 不思量 ” 是为 “ 自难忘 ” 做铺垫。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
 由于苏轼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距密州 数千里,所以诗人无法去妻子 坟前倾诉凄凉。如果说 “ 十年生死 ” 是时间的隔绝,那么 “ 千里孤坟 ” 则是空间的阻断。时空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

 六七八三句抒情角度为之一转,由抒情主体转为抒情客体。诗人设想,纵然妻子生还重逢,一定不会认出自己了。十年来诗人宦海沉浮,屡受打击,官一 贬再贬,奔波劳碌,使自己满面尘土,加上对亡妻的日日夜夜的思念的痛苦的折磨,使他两鬓如霜。这抒情角度的转变,是通过抒情对象即妻子眼中的抒情主体的形象带有情感色彩的特征来实现的。这不仅使思妻之情更深一层,而且还饱含着诗人 “ 岁不 我与 ” 的自伤和感喟。俗话说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梦妻是 思妻的必然,也正合题旨。

 有了上阕的 “ 日有所思 ” ,也就有下阕的 “ 夜有所梦 ” 了。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梦妻是 思妻之情的更深的延伸。诗人在梦里看到自己美丽的妻子在小轩窗里,精心梳妆打扮,这个梦境是王弗 在世时候给诗人留下的美好回忆。此时此刻,夫妻应该要好好痛叙衷肠 ,一解十年来的相思之苦。但是这毕竟的 梦境,只见她没有言语,只有深情相顾,泪流千行!这种欲说无语的无奈增加了痛苦和遗憾!

 最后三句又一次交换了抒情角度,抒情主体与抒情客体角色互换。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梦妻是 思请情感的凝聚的焦点。梦境中情景交融, “ 明月夜,短松冈 ” 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用层层推进的手法,使思念妻子之情不断深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