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的时间,新一届大学生就要步入大学校门了。按照年龄推算,今年的大一新生,大多出生于1989年下半年和1990年上半年,这也意味着,高校即将迎来首批“90后”大学生。近日,记者在三个大学新生QQ群里对100名“90后”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 目标明确更加自信
相对于“80后”对大学生活的集体迷茫和在挫折中探索,“90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对自身的需求也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有“明确”或“比较明确”的目标。
考上大学不是终点。就业形势的严峻,对自身发展的渴求,都让“90后”对大学生活的规划更加明确。“在大学里,我想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当今社会把经验和能力看得比学历更重。”“我肯定是要出国的,通过高中阶段的学访,我觉得国外的教育更适合我。但我希望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再出去,这样基础会更好些。”“我想学数学,将来在这个领域做科研工作。”“考上大学,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在调查中,这样的留言非常常见。
相信奋斗就能成功。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规模急剧膨胀,大学生的“精英”光环逐渐黯淡。与十年前入学的“80后”大学生对此表现出的不适与迷茫相比,如今的“90后”准大学生对自身、对社会都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认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比较严峻”的“90后”准大学生占到八成以上,但其中有90%的学生表示,“就业形势的严峻与否”与“个人能力和是否适应社会要求”有直接联系。他们认为,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障碍,并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会有很多机会获得成功。调查中,很多同学表示:“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就看你是否有能力把握。”
关注自身社会角色
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张扬个性是“90后”准大学生的性格“标签”,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关注自己的社会角色。
“我们这代大学生,很多人都更关注‘我’能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能做一些什么事情。但我们毕竟阅历有限,有时候一些看法可能会显得比较幼稚,但这些想法可以逐步完善,这总比什么都不想要强吧。”
一位“90后”准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说他们这代人和“70后”、“80后”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我们这代人生活在网络时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思想富于变化,敢闯敢拼。”
“很多同学暑假都有安排,比如考驾照、学外语,还有不少同学像我一样在打工。”毕业于武汉外国语中学的杨力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个即将过去的暑假将成为他“最难忘的回忆”。
高考(Q吧)结束后,他就在一家商场做促销员,“每天起早贪黑去工作,很辛苦,但是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接触社会,看看自己究竟能否适应社会,也想借此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我想挣点儿钱,在暑假后期出去旅游,多到一些地方走走看看。我已经长这么大了,总不能还向家里伸手要钱吧?”杨力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自己尽快“独立”起来,适应社会。
“暑假期间,我一直在做义务家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弟学妹提高成绩。”毕业于天津一中的肖峻说,本来,她特别希望像大学生一样在暑假从事一些公益实践活动,但在没有找到“组织”的情况下,她只能先通过义务家教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了。肖峻表示,除了公益活动外,她和周围的很多同龄人还都很关注环保事业,在意自己身边的环境,在意自己为这个环境做了什么,“我们中学的环保社和爱心社可是全校数一数二的学生社团呢。”肖峻自豪地对记者说。
考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王羽丰通过网上报名,在7月份成为了一名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平日里养成的习惯,就算在高考期间也没有放弃对国家大事的关心。高考结束后有大量的时间,可惜报名奥运会志愿者已经晚了,不过现在能为世博会添自己的一份力,也是很大的收获。”王羽丰表示,高中学习压力很大,没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在想借着暑假做志愿者的机会,学习待人处世的经验,同时为进入大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