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班” 后续:争议背后的班主任

浏览 8

也许“高考(Q吧)”和“状元班”本身就都是很敏感的字眼,而将它们紧紧连在一起的又是一位只有30岁的年轻教师,于是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于2008年8月6日播发了《一位“70后”班主任和她的高考“状元班” 》一稿后,引起了很多关注。一些网站转载,网民们也在网上热烈讨论,有赞赏,有质疑,有敬佩,也有嘲讽。

面对这些,稿件中的“主角”——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教师崔轶楠在想什么?记者又一次与她进行了对话。


享受教师的乐趣 崇拜学生的真实


记者:新华社报道发出后,引发了网民热评。在赞赏、敬佩和祝福之外,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有人说生源素质决定了考试成绩,也有人提出过几年再看看你的学生有几个成才的,对此你怎么想?


崔轶楠:质疑也好,赞赏也好,说明大家在高度关注教育,期盼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我非常愿意看到的。


有人说这个班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我教的学生生源好。没错,在我看来,只要是学生就都好。我说过,我发自内心地欣赏、崇拜我的学生,看他们笑,看他们闹,都那么与众不同。


有些老师提出让我去三流中学教“差生”,我为他们这样看待自己的学生而痛心。学生的分数固然有高有低,可这不是说老师的教育原则就该有差别。只要你是在付出,不计回报的付出,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这份心--18岁时他不懂,28岁、38岁时他一定懂。关键是作为一名老师你想要什么:要荣誉,要掌声,那是短暂的;要你的教育开花结果,就得耐心耕耘,耐心等待,等待学生破茧成蝶,这也正是我努力的动力所在。


我想无论这些评论是褒是贬,我还是一样会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乐趣,也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接受教育的快乐。

记者:在你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去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遇到过阻力吗?


崔轶楠:没遇到过什么阻力。因为教育方法适合学生,学生没意见,家长也没意见,学校就更没意见。


另外,我特别想说的是,当老师的,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家长。我很少在班级批评学生,一般采取在班级讲现象,私下聊天谈问题的方法,给学生“留面子”。我也很尊重家长,从不拿孩子的错误来“惩罚”他们的父母,尽量自己和学生沟通解决问题,我当了7年班主任,没单独找过哪个学生的家长。


在家长会上,我只对家长说明孩子每一个阶段该注意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跟家长谈话,我很少提学生的缺点,多的是表扬,让学生在家长那也“有面子”。其实家长也是需要鼓励的,如果他们没信心,孩子就没信心了。所以说,教育应该是多方协助,营造出一个和谐氛围,才能教育出我们想要的好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