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装恋男子穿裙子进北京林业大学讲课(图)

浏览 7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前日下午和昨日下午,各有一名易装恋者、变性者、女同性恋者和男同性恋者走进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的课堂,“现身说法”为200多名前来听课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据该系方刚博士介绍,这是本学期新开设的“性与性别心理学”课程的一部分,让同学们能够形象地接触到这些“性少数人群”中的个人。

  易装恋者会5门外语

  前日来讲课的易装恋者曹靖,会5门外语,将近1米8身高的他喜欢叫自己“酷儿”。

  当天,他穿着白色的上衣,白色的裙子,还系了一条红色的丝巾。他说,自己会在夏天穿短裙。

  曹靖说,他在大学上西班牙语课时,老师对他的装束很不习惯,到最后考试给他不及格,虽然他也*了,但没用,“最后不得不退学”。

  曹靖不在乎走在路上遭遇到别人异样的眼光,“除非别人开口诋毁我,要不我就当没看见”。

  女同性恋者让父母逐渐接受

  25岁的女同性恋者白咏冰,个子不高,昨日下午讲课时她还有些感冒,但她仍坚持到课堂上为大家讲述一些自己所了解的东西。

  她说,大学生这个群体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坐下来听你讲话。在她看来,这是让大学生来了解同性恋群体的一个好机会。

  白咏冰说,父母最开始也不太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现实,“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我还是跟原来一样,渐渐也就接受了”。在读大学时,她也主动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同宿舍的同学,“她们开始不太相信我的身份,只是‘哦,你就是同性恋啊’。”

  “去除性少数人群污名化”

  课程主持者方刚博士说,新开设这样的课程,就是为了传达出性少数人群自身正面的声音,去除污名化,“他们被法律、伦理道德污名化了”。

  方刚打比方说,“现实的文化告诉你,男人穿裙子是有病的,但其实这病是文化建构出来的。”

  昨日,聆听完男女同性恋者授课的大三学生马帅说,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同性恋者,“我也没有成见,但很好奇,毕竟和自己不一样,也想知道是什么导致了他们是同性恋者。今天听了之后感觉他们很不寻常。”

  之前曾接触过同性恋群体的一名女生表示,“他们(性少数人群)平时和我们并没有不一样,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希望社会能了解他们,接受他们。”

  - 名词解释

  性少数人群

  据方刚博士介绍,所谓性少数人群,就是性取向、性行为方式的选择、性别角色的实践,以及涉性的所有方面处于少数、边缘和弱势地位的人群。他们以往通常被“变态心理学”、性的主流伦理道德或者医学甚至法律体系所污名化。比如将此视为“病”、“癖”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