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年的实践,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自主招生愈加成熟,在2008年上海市的招生中,自主招生比例首次超过高考录取比例
●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推出,极大缓解了考生的填报压力,却给高校多元化招生带来不利影响,自主招生为填补这一缺憾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推行,所有考生都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以分数竞争升入高校,这样一来,重点高中毕业生的优势将更多体现在自主招生上
●无论是否重点中学学生,都要放远眼光,加强素质培养,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参与大学的自主招生
2008年的上海高校招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可能被忽视,一是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下重点中学学生进入的人数明显减少,二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高考录取人数。
上述两个变化的深远影响应当引起2009年及以后高中毕业生的充分重视。
自主招生录取比例今年首超高考录取
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进展迅速。从2003年教育部首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开始,“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开始得到改观。尽管迄今为止,真正意义上大学自主招生的开展还不普遍,整体上对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影响也很有限,但是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充分意识到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和价值,在招生中极力体现各自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此在自主招生中除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之外,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等。这些做法的贡献是使这部分内容真正成为学生录取的依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或宣传中。
通过几年的实践,这两所大学的自主招生愈加成熟,极其自然地在2008年上海市的招生中自主招生比例超过了高考录取比例。这是我国30年来统一高考制度下招生改革的巨大成果,也表明中国的大学在招生上已经初步具备与世界一流大学同样的意识和能力。确实,纵观世界上的一流大学,没有哪一家像我们中国的所谓那样,仅以统一考试的高分数作为录取依据,并沾沾自喜、自得其乐。
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下自主招生受高校重视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刺激了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开展。近年来高考改革中的一个变化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即考前、考后估分、考后出分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都有向平行志愿填报模式转变的趋势。
多年来,高考志愿填报的巨大社会成本,把考生及家长、大学、政府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且越发有甚于高考本身的趋势,尽管政府也试行了各种方案,但都不解决问题。实际上由于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缺乏,缓解升学竞争压力的办法是确保社会公平。选择高考制度就已经表明我们是以考生的文化成绩作为依据,但原有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在录取时却以大学的志愿作为依据。这样,同一个高考录取体系里存在两个不同目标的系统,必然引起矛盾。所以,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推出,极大地缓解了考生和政府的压力,自然受到欢迎。
但是,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对大学招生录取生源的多元化却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作为补充,开展自主招生自然是途径了。从2008年与2007年的相关数据比较上可以看出,由于2008年上海市开始实施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上海8所教育部部属高校通过自主选拔录取的人数(公示1353人),远多于2007年(公示893人),增长51.5%。
上海自主招生比例超过普通高考录取比例
浏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