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大学公布了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90后”的大学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这份针对该校“90后”新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涉及学生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诸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与前几届大学生相比,“90后”的一代新生不仅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着更高标准,更逐渐表现出了社交需要、自我需要以及审美需要等高层次需求。
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很普及
“90后”新生中,91.9%的学生配有手机或小灵通,几乎实现“人手一机”,近七成学生拥有电脑,而购买了MP3、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接近六成,甚至有8.1%的学生拥有汽车等奢侈消费品。
不过,绝大多数“90后”的消费观念仍然很传统,在被调查学生中,有66%的人倾向于“月月有余”的消费方式,而选择超前透支消费的仅占不到5%。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与此前社会多数人群所认为的,“90后”“消费观念超前”的情况相反。这表明依靠真才实学考入大学的这一批“90后”与其他的同龄人比起来更加理性而现实,在消费时,多数学生都对包含诸多风险的信用消费并不接纳。
经济独立意识差对家庭依赖大
对新生每月生活费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间贫富差距拉大,最低不足300元/月,超过2000元/月;但近半数新生的月生活费在501元-1000元水平。这表明家境十分贫寒的学生仍然存在,也说明高校助学贷款和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扶助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有51.4%的“90后”表示:若生活费透支,会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的方式来弥补。
这份调查报告指出:这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高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给“90后”大学生更多锻炼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武大专家则认为,新一代大学生出生于优越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节约意识”教育仍需加强,应鼓励他们积极、合理消费。同时,高校需要增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意识的引导,培养他们科学理财能力。
专家说,澳大利亚人认为:“再富也要穷孩子”。这与我国绝大多数家庭的育子观念截然不同,但却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给孩子创造太优越的条件,可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节俭的习惯。
爱读书也爱奢侈消费
调查显示,武大“90后”新生中,有62.3%的学生保持着读书的良好习惯,但兴趣爱好已经不像他们的前辈们那样局限和狭窄,从聚会联谊到体育健身再到文艺方面,均有广泛的涉猎。
在这批“90后”中,每月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方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费在娱乐性支出、电子产品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学生,也比“80后”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分别为38.8%、22.8%和20.1%。
该份报告认为,这表明“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此外,引起该校专家关注的是,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烟酒消费的比例竟也达5.4%。
专家表示,这一数据既表明“90后”的一代学生在社会监督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位,也反映了这一代大学新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早的接触到了社会,体验了社会生活,因为烟酒等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交际的象征。
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90后”大学生不再像过去的人那样保守,这也是“90后”这一代人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逐渐增强的昭示。
在该校被调查学生中,仅有10.9%的人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或者装扮,这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部分“90后”喜欢使用“火星文”和“非主流装扮”的说法大相径庭。调查报告认为,这可能是重点高校生源素质较高的缘故。
心理脆弱 耐挫力差
“90后”大学生常被称为“天之骄子”、“幸福的一代”,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而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也使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和顺利,但是这也在另一个方面减少了“90后”直面挫折和失败的机会。
武大在这项调查中,关于“遇到挫折后”的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自己心理会留有阴影,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专家认为,这一调查结果令人心存隐忧,大部分“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面对困难时就更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这一点也是高校教师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在释放压力方面,超过五成的学生选择与家人、同学聊天来纾缓情绪,而有近三成的人则寄托网络,通过QQ空间、博客、上网打游戏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二成半的同学则善用目标转移法,通过学习和工作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麻木自己,给自己放松减压。
敢于承担责任但过于自信
在调查中,有64.7%的学生认为责任就是“要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体现了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责任”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但也有9%的“90后”认为“应该摆脱责任的束缚,做人开心快乐就好”。
不过,令专家更为关注的是,调查显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人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但却有77%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自信”。
该份报告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当一部分“90后”信仰缺失、缺乏人生目标,却“自信满满”。这一事实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90后”的大学生日后终将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然而信仰的缺失会导致这一批接班人将难有特别重大的作为和贡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和辨证规律的。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早日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这对于他们的成才和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同时,这也表明当前社会环境中,学校和家庭对于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还存在比较薄弱的部分,而理想信念的教育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切实有效的措施。
崇拜对象多为政界商界成功人士
在关于偶像和榜样的调查中,八成“90后”大学生在选择体娱界明星为偶像的同时,还表示自己也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并以他们为偶像或榜样。如胡锦涛、周恩来、朱镕基、普京、巴菲特、李嘉诚、比尔盖茨等都成为了这一代大学生崇拜的对象。
在65.3%的“90后”大学生看来,个人价值与“其对国家和社会所作的贡献”画等号,还有45.9%的人则认为个人修养的高低是决定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关键因素。
人际交往靠电话、短信、QQ
调查显示,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成为“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
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多数学生认为与家长“谈不来”
调查发现,家长制和与长辈之间的代沟是“90后”与家人沟通的障碍,38.8%的学生认为“家长爱限制自己的行为自由,不重视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与家人沟通不畅的原因;还有25.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与家长间存在“代沟”。
半数学生有恋爱经历
武大此次调查发现,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
而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次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青少年早恋和婚前性行为这个问题的看法,已不再如他们的前辈那样“谈虎色变”。
在受调查学生中,约有22.7%的新生表示赞成,并认为“自由快乐就好”;另有37.5%的新生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认为“不可轻率、应有责任感”;还有近四成的新生表示反对或不愿表态。
调查报告认为,这充分表明了“90后”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方式。同时,当代青少年对于“早恋和婚前性行为”赞同者居多的趋势,也必须引起各方关注。
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心理方面尚未能独立承担这些做法的后果,盲目的赞同婚前性行为只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三管齐下,引导青少年端正在早恋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认识。
痴迷武侠小说不太爱看古典名著
在对“90后”新生的调查中,武侠、科幻推理和娱乐时尚类书报分别以42.8%、39.3%、35.8%的比例排在前三位,而古典名著的受欢迎程度仅为12.2%。
武大老师认为,大多数“90后”的作文中,越来越充斥着网络词汇,充斥着一些俗不可耐、夸大其词甚至真假莫辨的例子,而真正具有自我个性的文字正悄然溜出他们的作文空间。这种简单化的个性,反而暴露出他们缺乏自我个性,精神空间“缺氧”的事实。
这说明,随着现在电视、网络的功能增大,使得青年一代们的书面阅读能力减退,进入“浅阅读时代”:即阅读不再思考图文,而是跳跃式的阅读方式,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在阅读中缺少思考。
武汉大学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
浏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