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正日益受到关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考试?在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该考试成绩与高考录取如何挂钩?针对上述问题,特邀有关专家结合各省市已经付诸实践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进行解读。
自2004年起,一些省份相继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已经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市,如山东、海南、江苏、安徽、天津、福建、黑龙江等地纷纷建立起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虽然“脱胎”于过去的高中毕业会考,但其考试性质与功能已经具备了全新的内涵。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是基于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各学科学业目标达成的考试
最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山东省在《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中这样描述:“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省级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水平考试。”
海南省也是最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4省份之一,在《海南省2007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基础会考实施方案》中,将基础会考定性为“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生部分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中将其性质明确为:“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中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国家统一标准,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全面检测普通高中学生课程修习水平的标准参照性考试。”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案》(试行)是这样界定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是根据国家要求,全面考查普通高中学生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基础性学习情况的省级水平测试。”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中提出:“学业基础会考是鉴定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质量的水平考试,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校招生考试,也不同于旨在考查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过程综合表现的学分认定考试考核。”
《教育部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其征求意见稿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由此可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更倾向于学生各学科学业目标的达成。从目前已经建立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省市来看,都是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界定为基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省级普通高中学生的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
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是什么?
其成绩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与高中毕业会考相比,其功能更为全面
不可否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延续了以往高中毕业会考的一些主要功能,如其成绩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等。与高中毕业会考相比,其功能更为全面。
综观各省市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基本都是由各省市教育厅基教部门组织,这就决定了其首要功能就是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特别是在各地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保证高中课程的全面开设、避免少数学校过早进行文理分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标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都无一例外地赋予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项举足轻重的新功能,即其成绩都被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以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被称之为“小高考”或“高考的首战”。
以各省市有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的表述为基础,《教育部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样阐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以高中必修模块为主,成绩呈现方式倾向于等级制赋分
从各省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来看,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
第一类是全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代表性的省市有安徽、天津、山东、黑龙江等。
如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设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人文与社会基础(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学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素养(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6个科目,均测试高中各有关学科必修学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通用技术被纳入测试学科,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测试,均是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亮点。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市级考试和区县级考试。市级考试设置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含物、化、生实验、英语听力考查;思想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区县级考试设置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主要考查必修模块的内容,其中,语文和数学学科增设自选模块的考查内容。
黑龙江省由省统一组织考试的科目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校组织对语文(朝语文和汉语文或蒙语文和汉语文)、英语(俄语或日语)、数学考试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查。均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
第二类是部分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代表性的省份有海南、江苏等。
海南省的基础会考的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反向考试”。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时拟报考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拟报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基础会考的考试范围为各学科必修模块和毕业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模块。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共设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7门,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其中必修科目5门,选修科目两门。选修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1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1门。7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两门选修科目之外的5门为必修科目。必修科目只考必修内容,选修科目包括必修与选修模块。
无论是全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部分科目学业水平考试,除了海南省将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之外,各省市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
4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与以往有何不同?
按照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将与高考录取逐步“挂钩”
社会各界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注度很高。按照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将与高考录取逐步挂钩。从已经出台的高中新课改各省份高考方案来看,挂钩形式不外乎“硬挂钩”与“软挂钩”两种。
海南省是“硬挂钩”的典型代表,将基础会考的总成绩按10%的比例折算(满分为30分)计入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总分。江苏省也是“硬挂钩”,不同类别的高校在高考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设置了报考门槛,该省2008年高考方案规定学业水平测试6科全部为A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增加10分投档。
其他省份基本上是“软挂钩”,一般都要求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在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有的省份还给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允许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科目提出等级要求。经过批准的高等职业院校,甚至可以根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直接录取新生。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影响到高考录取,究竟应该影响到什么程度最合适,这是一个新课题。江苏省目前正在对2008年高考方案进行调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督促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目前还处于试行阶段,只有及时总结试行阶段各省市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才能逐步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真正发挥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理想功能。
【相关链接】 各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表述
山东省: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全部合格,是学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分修习成绩均达到毕业要求,由省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颁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合格证》。
海南省:检查、评价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学分认定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部分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的重要依据。
江苏省: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加强对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向高校提供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
福建省:学业基础会考是评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
黑龙江省: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规范教学行为,确保学分管理质量,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指导;检测学生学科基础目标达成度和知识体系形成状况,保证学生全面素养形成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
安徽省: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规范教学行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检测学生学科基础性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为高校提供考生学业的基础性信息,供招生录取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