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北省八市高三语文三月调研测试卷2

浏览 11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佑字秀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年二十,丧父,居无担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①。佑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吴秀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②。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佑以光禄四行③迁胶东侯相。时济北戴宏父为县丞,宏年十六,从在丞舍。佑每行园④,常闻讽诵之声,奇而厚之,亦与为友,卒成儒宗,知名东夏,官至酒泉太守。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讼者,辄闭合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安丘男子毋丘长与母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长杀之而亡,安丘追踪于胶东得之。佑呼长谓曰:“子母见辱,人情所耻。然孝子忿必虑其难,动不累妾,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长以械自系,曰:“国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虽加哀于我,恩无所施。”佑问长:“有妻子呼?”对曰:“有妻,未有子也。”即移安丘逮长妻,妻到,解其桎梏,使同宿狱中,妻遂怀孕,至冬尽行刑,长泣谓母曰:“负母应死,当何以报吴君乎?乃啮指而吞之,含血言曰:妻若生子,名之‘吴生’,言我临死吞指为誓,属儿报吴君。”因投缳而死。(选自《后汉书》卷六十四)
注:祖道①一种送行仪式,封土为坛为出行者祈求无险。赁舂②:受雇为人舂米。四行③:即敦厚,质朴,逊让,节俭。行园④:散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 除:授予官职
B、 世称其清节 称:赞颂
C、 卒成儒宗,知名东夏 卒:死后
D、 子母见辱,人情所耻 见: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吴秀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因投缳而死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吴佑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①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②佑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③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④佑每行园,常闻讽诵之声,奇而厚之
⑤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讼者,辄闭合自责
⑥即移安丘逮长妻,妻到,解其桎梏,使同宿狱中,妻遂怀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吴佑虽出身官僚家庭,但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从小便注意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热爱读书的良好品行。
B、 吴佑秉性率直,不趋炎附势,在祖道仪式上,他无视太守等高官,却越过祭坛与身份低微的雍丘黄真长时间交谈,郡中官员认为他不知礼仪,差点被赶走。
C、 吴佑乐于与品行好、爱读书者交朋友,并不在乎对方的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纪长幼。
D、 吴佑为政讲求仁爱,毋丘长白日杀人,犯有死罪。吴佑得知毋丘长尚无后嗣,迟迟不判,而将其妻从安丘弄到胶东,使他们在狱中团聚并怀孕,后来毋丘长为了不为难吴佑自缢而死。
第11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3分)
译文:
②奇而厚之,亦与为友(2分)
译文:
③国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虽加哀于我,恩无所施。(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中读元九诗[注]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被贬通州。
① 这首诗前三句写“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岸坐”,这样写创作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答:
② 诗中第四句写“风吹浪打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15、在下列空缺处,填充相应的内容(6分)
① ,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③男女思念之情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如宋代词人 秦观写的《鹊桥仙》中表达情感不受时空限制的词句“ ,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 》中表达他对女友一往情深的词句“ ,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18分)阅读下边散文,完成16—19题
逃离 郭静娟
食堂的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地点缀着写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的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水长。
快乐只是一曾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英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 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看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本能的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 满眼寂寥落寞,想起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世俗,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佛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旷世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的归宿,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以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选自《散文》2003.6)
16、第3段说“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7、如何理解下边文字在文中所蕴含的深意。(4分)
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答:
18、本文从“一棵树”生发联想,作者从眼前这棵树感悟到了什么?(6分)
答:
19、下边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以“一棵树”开篇,又以这棵树收笔,“树”是贯穿本文的一根主线。
B、 文章所说的逃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喧嚣,二是寂寞的命运。
C、 第6段写履行感受,同时也隐喻了生活。“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读来意味深长。
D、 文中写到王维《竹里馆》诗,意在抒发“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这一生活感受。
E、 本文是一篇散文,但神聚形凝,从向往生活,投身生活,逃离生活,写到品味生活,感悟生活。逐层深入。揭示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