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2

浏览 11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谢我,当释汝。(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迥,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
(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代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
(2)“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孔子是春秋时期教育家,曾对“学”与“思”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晋时期______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抒发了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情怀:“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学习的意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宋________派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 7题
大明湖之春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千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宇,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具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一一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一一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做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道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药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菱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得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撅子”一一大概是个塔吧一一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原栽1937年3月16日《宇宙风》第37期,略有删节)
14.第一段强调了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15.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大明湖之春”的名不副实?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大明湖之春”名副其实?(6分)

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中一再说“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它还应当算作名胜”,这反映作者怎样的情感?
(2)“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句话意在说明什么?

17.本文原本是写“大明湖之春”,但最后却用一定篇幅写了“大明湖之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