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教育何去何从、能否回到本来面目,并不取决于对奥数教育“危害”的认识,而取决于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择校热能否真正消退,高考改革能否持续推进,能否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推行对学生的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对奥数教育应作如是观,对其他的“热门教育”亦如此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4月中旬在自己的博客中发了一个题为《*万恶的奥数教育》的帖子,认为“奥数之害远甚黄、赌、毒”,激烈的观点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讨论已持续近2个月。最近,新华网就此议题所做的调查显示,多达75.76%的网友赞同取消奥赛加分,与高校招生等脱钩。
取消加分真的就能还原奥数吗
有关奥数教育的争议,其实早就开始了。笔者发现,不管是过去对奥数教育的赞成与反对,还是今日大家在此问题上的纠缠,并没有跳出以下基本观点框架:
其一,奥数教育本身没有错。奥数教育的本意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质,在国外已开展了几十年。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就曾说过:“我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在美国,有许多高中生参加,我邻居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和中国的学生不一样,他们学习‘奥数’纯粹用课余时间,通常是利用寒暑假参加集训班。他们的学习完全是出于兴趣。”也正因为如此,当杨东平教授称“奥数之害远甚黄、赌、毒”,不少人(包括奥数教育者)申辩道,不是奥数教育本身有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包括学校和家长,对待奥数的态度有问题。
其二,奥数教育异化,关键原因是把它用于择校和加分。同样是丘成桐先生,早在2004年就曾“炮轰”国内的奥数热,认为奥数金牌成就不了数学大国。他说,在他接触过的国内参加过奥数培训的学生中,他还没有看到一个考奥数纯粹是为了数学。那么,学习奥数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择校与升学。拿了奥数竞赛的好名次,在“小升初”时能进入好中学,在中考和高考中,则不但可获加分,甚至可以被直接保送。因为如此,有的学生为了走通“奥数保送”之路,荒疏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专心奥数训练。在这样的环境下,奥数培训班越来越火,如果部分奥数教育者所持的“只有5%的孩子适合奥数教育”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话,那么,现实中的规模远远大于5%,有的地方的有的学校已经“全员奥数”了,由此“孕育”出庞大的产业——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北京奥数市场规模1年20亿。经济利益的驱动进一步加剧了功利奥数,在“不让孩子输掉教育”的奥数教育攻势下,一些家长不顾家庭经济实力和孩子实际,纷纷选择培训,既增加家庭负担,又让孩子苦不堪言。
简单地说,是升学与加分败坏了奥数教育。而根据以上分析,似乎防止奥数教育异化、还原奥数教育本质的途径十分清晰,即取消各级各类学校升学时的奥数加分,让奥数教育失去功利作用。所以,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随后又逐步取消了奥数加分、免试入学等政策。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现在,社会舆论呼吁再进一步,取消奥数竞赛高考加分。
只要有择校,奥数教育就很难与择校脱钩
取消加分真的就能还原奥数吗?过去4年的现实,已经做了否定回答。其实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表面上的加分取消了,但择校依旧,而只要有择校,就必然会有各种或明或暗的考察——奥数竞赛的成绩,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甚至可以说,即便没有奥数,也会再造出其他的项目来。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命令公办学校不得举办奥数培训班,限制公办学校举行入学考试,但不能禁止社会机构办培训班,也不能禁止民办学校在招生时搞“学生见面会”,可以说,只要有择校,奥数教育就很难与择校脱钩。
实际上,在高考加分的繁多名目中,奥数竞赛加分尚属比较公正的一个——相对于体育、艺术特长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等的加分,奥数加分需要考生有“过硬”的竞赛能力——其问题不在于不公平,而在于有的学生走奥数“单通道”,并不具备真正的数学研究能力。而且,即便在高考中取消加分,但如果在高校的自主招生中,仍将奥数竞赛成绩作为一项评价指标,那么奥数在升学中的作用依旧。从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看,所谓的“偏才”,正是那些手握各种竞赛获奖证书的“竞赛达人”。
所以,真正还原奥数教育,并非取消加分那般简单。就义务教育来说,增加教育投入,加大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促使各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趋向均衡,从而消除择校热,奥数热也就会自然“退烧”——这远比政府部门的禁令、舆论的苦口婆心更管用;就高考来说,如果对人才的评价、选拔,能针对人本身,而不是靠证书、获奖来“定格”,那么竞赛场上的“高手”,在大学选材时就可能并不受青睐,就可能引导学生更关注个性、兴趣、特长与能力的养成。这需要对人才实行多元评价,建立科学、具有公信力的多元评价体系。
由此来看,奥数教育何去何从、能否回到本来面目,并不取决于对奥数教育“危害”的认识,而取决于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择校热能否真正消退,高考改革能否持续推进,能否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推行对学生的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对奥数教育应作如是观,对其他的“热门教育”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