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07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卷2

浏览 8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用斜线(/)给下面划线处的文言文断句(5分)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日:“万乘之主,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日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 ?”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止。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7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2],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宜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

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

[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第二联写的是眼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飞鸟来去出没在山色之中,诗人隐约听见夹溪居住的百姓的歌声和哭声。

C.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D.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E.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答:

②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4题限选作3题)(6分)

①《过秦论》中,贾谊以一组排比句极写始皇一统天下的雄风,其中有:“__________,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②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他写道:“是故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如是而已。”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虚构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神仙世界:“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追求和理想。

④杜甫《旅夜书怀》的颔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来源:www.examda.com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我们习惯把认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性的,另一类是理性的;并且断言前者是对于事物

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在关系的认识,而后者则是对于事物的全面的、本质的和内在联系的

认识。这样的划分虽然基本正确,但也容易作出简单化的理解。因为它不能说明在理性认识

中也可能产生片面化的缺陷。例如知性在认识上的性能就是如此.

康德曾经把认识划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种,后来黑格尔也沿用了这一说法。我

觉得用感性—知性—理性这三个概念来说明认识的不同性能是更科学的,根据我的浅

见,马恩也是采用知性的概念,并把知性和理性加以区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

言》中说“我如果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经过更切近的规

定后,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

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

达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整体

了。”从这段话看来,马克思也是运用了感性—知性一一理性这三个概念的。

认为艺术作品一切都必须从主题出发这种来自知性的观点是对艺术的误解。艺术作品必须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情志,但是作者一旦使他的作品的任何部分,包括每一细节,都从主题出发,都必须作为点明主题思想的象征或符号,那就必然会引起尊重感情的读者应有的嫌恶,他将会指摘这种作品和评论者按照这种理论对于某些优秀之作所作的牵强附会的分析。文艺作品固然要表现生活的本质,但是它是通过生活的现象形态去表现生活的本质的。因此,文艺作品不能以去粗取精为借口舍弃生活的现象形态。相反,它必须保持生活现象的一切属性,包括偶然性这一属性在内。甚至像黑格尔这样认为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扫除偶然性揭示必然性的理论家也说,偶然性在艺术作品中是必要的。

人物性格必须有一个主导的情志(如哈姆莱特的复仇、夏洛克的贪吝等),但是这种主导的情志不能是的、单线的,尽管它是人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三国演义》艺术作这位作家把以上这些写法总结成这样几句话:“一个曹操有多副面孔,看来似乎矛盾,但联系着每一特定的场合,却又真实可信。这多副面孔构成曹操的性格,曹操就立体化了,活起来了。”遗憾的是有些文艺评论者只能按照黑格尔所指摘的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的知性原则去评长道短。他们和普希金相反,把莫里哀的悭吝人看得比莎士比亚的夏洛克更合乎艺术法则。普希金认为悭吝人只是悭吝人,而夏洛克的性格却是活生生的。夏洛克的主导情志固然也是吝啬,但同时他爱女儿,对作为犹太人所受到的歧视和侮辱满怀愤怒,因此他的性格是丰满的、复杂的。

(取材于王元化《论知性的分析方法》)

14.下列有关“知性”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知性在认识上的性能就是如此”是说采用知性概念可以弥补理性认识的不足。

B.使用感性——知性——理性这三个概念说明认识的不同性能,有助于克服片面性。

C.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认识的历程时都曾使用过知性的概念。

D.《阿Q正传》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表现精神胜利法这个主题的,这是知性的观点。

答 来源:www.examda.com

15.根据第2段划线部分的文字,写出马克思对下面三种认识的解释。(3分,每种认识的答案不超过20个字)

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