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试题中国近代化及现代化专题(一)1

浏览 6

一、近代化的概念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A、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B、从过程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C、从内容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完成这一任务必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二、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背景:A、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B、西方经济侵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为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内容:A、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B、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C、新思想的萌发、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可按经济、军事、教育、思想归类)
  3、特点: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主要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向科技文化、教育领域渗透。
  思考: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经济、军事、思想文化)
  中国工业化起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生产方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半封建社会形成。外资与封建势力共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从政治看:新的政治力量出现,开始参与领导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外国侵略势力进行斗争,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1、背景:A、列强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瓜分狂潮、联军侵华——以华治华、分而治之)B、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清政府放宽设厂政策及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辛亥革命;实业救国;爱国运动;利润刺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封建专制统治和军阀混战;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中共的成立。
  2、内容:⑴经济领域: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长足发展。A、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及辛亥革命、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20年代又走下坡路。B、产生了官僚资本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经济。⑵政治领域:重大突破,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A、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B、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清政府进行了预备立宪。C、革命派成立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从清政府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资产阶级看:发生了保皇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从北洋军阀看:对内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近代化进程遭到逆流。从中共看: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经、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⑶思想领域: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A、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思想基础,宣传维新思想,B、革命派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C、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五四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⑷军事领域: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清末新政改革军制,编练新军。⑸文化教育领域:新的教育体制的确定。百日维新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开设经济特科。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