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市第一中学2007届历史调研试卷1

浏览 4

江苏无锡市第一中学2007届第一学期期初历史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的远古居民相当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右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相应标号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4.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5.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明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6.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7.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联络人月氏夹攻匈奴   D.打通“丝绸之路”
8.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
A.方田均税法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9.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10.下列关于《梦溪笔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载了许多古代科技成果 B.由明代入编写
C.作者是郭守敬 D.是记载“靖康之变”的史籍
11.北宋“三司”与明朝“三司”的主要不同是
A.前者是中央财政机构,后者是三个地方机构的总称
B.前者是地方司法机构,后者是中央监察机构
C.前者是地方财政机构,后者是中央司法机构
D.前者是中央财政机构,后者是地方财政机构
12.“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上述 史料中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14.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设置行政机构 B.抵御外国入侵 C.实行改土归流 D.册封宗教领袖
15.明末清初学者唐甑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张和他相似的是
A.徐光启 B.黄宗羲 C.郑观应 D.魏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