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向西方国家派出留学生,19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派留学生的开始,虽然当时留学生的数量是很多,但是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个意义主要是
A.引进西方科技 B.传播西方思想学说 C.兴办民族产业 D.分化地主阶级
7.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顺应当时世界近代化潮流的变化,最能体现着一变化的是
A.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B.洋务运动兴起
C.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8.清季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康梁倡导维新变法时,也有自强的内容。这两种“自强”不同之处在于
A.是否认同资本主义生产力 B.是否认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是否愿意引进新的教育制度 D.是否赞同引进西方军事技术
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与康有为创立维新变法的理论相比,在理论来源上看,相同的是
A.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B.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C.古代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D.西方基督教思想
10.下边法律文件制定的进步意义具体表现在
A.强调了主权独立和民族平等 B.限制袁世凯的专制*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是中国历第一部宪法
11.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实业救国”是当时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它寄希望于通过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来逐步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你认为这个观点
A.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是完全正确的
B.正确,只有经济强大才能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
C.不正确,政治不独立,经济发展就很难有成效
D.不太正确,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中,民族资本很难发展
12.抗日战争中,中共曾指出“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人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B.争取中小地主的支持
C.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D.增强抗日的力量
13.1945年10月,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下列评论中,正确的是
A.内战从此结束,和平正式开始 B.内战在和平的氛围中已经开始
C.内战前的短暂和平 D.内战即将扩展到全国
14.建国初期,国内物价暴涨的局面愈演愈烈,中央政府认为,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A.是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核心 B.是能否建立国营经济的关键
C.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能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15.1958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的现象,这从反面说明
A.经济发展不能忽视客观规律 B.经济计划要注意结合市场
C.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市场规律 D.中国人民急于改变落后面貌
16.旧中国主权、外交都不能自主。新中国建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其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A.引进外资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置经济特区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8.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论述了国家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由这一观点导致的政治理论是
A.人民主权 B.权力制衡 C.公共意志 D.社会契约
19.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推动力是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垄断组织形成 D.跨国公司出现
20.下列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中,迅速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
A.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 B.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D.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相对论
21.下列关于德国分裂原因的叙述,正确、全而的一项是
①美国的霸权政策 ②雅尔塔会议确定的处置德国的原则
③意识形态的对立 ④对德占领国家之间利益的冲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信息卷三2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