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附中2005届高三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下测试卷4

浏览 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A A C D C A D B D C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D A C C D C C
二、材料分析题(36分)
26.答案要点:
(1)“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戡乱”: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今日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战略大决战,蒋介石面临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军事攻势。
(2)保存伪宪法,保留反动军队。
(3)取得喘息时间,保存*力量,维护反动统治。
(4)“和议”是虚伪的。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动军队等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三是推卸内战责任,叫嚷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
27.答案要点:
(1)都表示抗战。
(2)国民党基本上放弃了以外交手段和平解决的幻想,并号召人们抵抗侵略,表示决不放弃中国领土。
(3)材料四的抗日态度比材料三更加果断坚决,措施更坚强有力。
(4)共同立场是抗日。影响是导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8.答案要点:
(1)材料一认为阶级斗争已基本解决,是正确观点。1956年三大发行基本完成,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已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2)认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始终是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原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庐山会议又将阶级斗争引申到党内,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影响: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片面强调阶级斗争,是导致“文化*”*的根本原因。
三、问答题(39分)
29.答案要点:(14分)
(1)策略方针: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②皖南事变:坚决回击。 (4分)
(2)和平解决的原因: ①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损害了英美和蒋介石的利益,蒋介石集团有转向抗日的可能;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共的迫切任务;③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也是为逼蒋抗日;④事变发生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妄图置蒋于死地,夺取统治权,扩大内战,有利于日本的侵略。(4分)
坚决回击的原因:①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的诱降,国民党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但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因而蒋介石集团虽想投降,又不能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②国际上,无论苏联或英美都不希望国合作破裂,都向蒋介石施加压力;③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采取坚决回击的方针,既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又有利于维护国共合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分)
(3)说明的问题:①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③中共走向了成熟,能够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突发事件。(3分)
30.答案要点:( 12分)
变化:(1)30年代初,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2)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直到抗日胜利。
(3)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6分)
对象:(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抵抗”后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外妥协,对内“围剿”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战爆发,蒋介石被迫与共抗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确定“八字方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和内战,妄图消灭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 (6分)
31.答案要点:(13分)
(1)历史条件:1953年总路线的条件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人民政府已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即将开始计划经济建设;抗美援朝战局胜利已定,国际环境安宁;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人民政权巩固。 1958年总路线条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中共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建设经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反右派扩大化,助长了经济建设上的"左倾"思想滋长,背离了党的八大有益探索的成功经验;周边国际环境缓和,经济建设有急躁情绪。
(2)侧重点不同:过渡时期集中主力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力求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全面建设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大炼钢铁,以粮为纲。
(3)影响: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一些问题。 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上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扰乱了生产关系,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
(4)启示: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应正确引导保护好人民群众向往尽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积极性,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切忌经济建设形势好转就头脑发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