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4

浏览 6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学的技术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苏联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在过去2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电视、电脑、原子弹、太空飞船等。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回答:

①材料一所指的这次工业革命在技术进步方面的特点如何?(2分)

②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技术进步方面有了哪些新变化?(2分)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有何差异?(2分)

③指出材料三中的主要观点。(2分)

④归纳材料四中提到的三次科技革命在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影响。(3分)你认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如何?(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5分。共计42分。

27.元、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三代政权为巩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9分)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3分)

28.中国近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涉及到了民生问题。回答:

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哪些主张?(3分)试分别加以简要评价。 (4分)

②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具体有哪些内容?(2分)对民生主义的这些内容,某班同学有加以肯定的, 也有予以否定的。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赞成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6分)

(注意:考生只能选做赞成一个看法,如果选做赞成两个看法,评卷时以所做的第一个答案为准)

29.概述一战后初期和二战后初期美日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9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在经济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