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高考(论坛)文理第一名均被复读生包揽。这一现象让郑州市民陈明贤颇为担忧——他的儿子明年就将参加高考,“复读一年才能考第一名,应届生该有多大的压力?”
而更让准高三生们担忧的是,后年开始的“新课改”高考,或许已不容许他们在明年高考中出现任何闪失。
现象
6年高考头名,复读生近一半
庞博693分,理科全省第一名,复读生;张军648分,文科全省第一名,复读生;刘洋688分,理科全省第二名,复读生……陈明贤看着手里的一份材料,咂了咂嘴,眉头紧锁。“都是复读生。”他说。
陈明贤在郑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他手里的材料,是从近日省会各媒体报道中摘抄而来。高考分数一公布,哪位考生能在全省近百万人的赶考大军中脱颖而出,勇拔头筹,自然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陈明贤也关注。因为他的孩子今年秋季就要升入高三,明年得参加高考。
“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陈明贤把关于全省今年各省辖市的高考头名考生的报道悉数找了出来,“洛阳的是复读生,新乡的也是,还有南阳的、安阳的……”
事实上,复读生考取全省头名的情况,在历年高考中并不鲜见。记者通过查阅公开报道资料发现,自2004年我省高考模式改革以来至今,全省产生高考文理科头名共12人,而这其中,5人曾是复读生,占了总人数的近一半。
尤其最近两年来,复读生考取省内头名的比例持续走高。去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复读生尤卓越是全省文科的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今年,理科第一名的庞博和文科第一名的张军,也都是复读生,两人均报考了清华大学。
“奇怪的现象”不单单出现在我省,全国范围来看,各省历年的高考状元中,复读生数量也占了相当比例,并且这些“复读状元”每年均是媒体关注的热点。
有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对这些“复读状元”的涌现表示理解和宽容。某门户网站2008年高考后的一个调查结果是,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复读考生考取状元,说明人家确实具备实力,没什么可非议的。
心声
准高三生担心考不过复读生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副校长马俊伟对此表示认同。虽然他承认,复读生的“回炉再造”,肯定会对应届考生的升学造成冲击,但这位在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特别强调,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门不大可能出台政策法规,禁止复读现象存在。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高三学生中,复读生比例远大于应届生。这所2001年落户河南的中学,近年来屡屡有多名复读考生顺利考取北大、清华,从而在全省高中之间颇具声望。而该校校址所在的新郑市,今年本科上线率达49%,高考成绩连续18年保持郑州市第一。
复读大军的持续涌现,让高二学生陈晓宇的父亲分外感慨“不好考”。43岁的陈明贤坐在自家客厅,扭头望向里屋的儿子。他的儿子陈晓宇正在收拾两年来的高中教材,开始为高三复习做准备。
“这么多高考状元都是复读生,应届生看了,肯定压力不小。”陈明贤搜集的那些材料,本意是给孩子当榜样学习,没想到孩子一句话把他问愣住了。“都是复读生,咋考过他们?”里屋的陈晓宇问爸爸。
陈晓宇的学习成绩在学校排名中上等,陈明贤显然不希望儿子通过复读才考上大学。但他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高分复读现象热度不减,今年则干脆全省文理科第一名均被复读生“霸占”。
“一旦考不上,该咋办?”同样的疑虑和担心,正在准高三生之间开始蔓延。郑州12中的高二学生李莹说,自己和同学都在担心,一旦明年考不上大学,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复读?一高中老师毫不讳言,他告诫自己的学生:后年开始的新课改高考,会让明年失利的考生选择复读难上加难。
全省高中目前正在推行的“新课改”,已经让李莹对复读所抱的希望大打折扣。
说法
报志愿不理想,高分也复读
张雍坤眼下正着手进行的一项工作,是对学校的师资配备及教材使用进行配套改革。2011年将要进行的“新课改”高考,让这位河南民办教育界颇负盛名的人物提早一年忙碌了起来。
他经营的郑州国华高考补习学校,每年招收的复读生规模,达到5000人。而今年的情况是,截至昨日上午,在该校报名复读的考生人数已经有1600人之多,其中包括一个考了630分的理科考生,“他只报考了清华或北大这俩学校中的一所,但感觉自己不能被录取”。
一旦真的不能被录取,这名考生将进入该补习学校的“北大清华班”,从头再来,继续朝着既定目标冲刺。
“今年郑州市区的文科状元,就出在我们学校,考了628分。”这位补习学校的校长说,今年他们学校能考取清华、北大的复读生,将达到5至6人,“这些考生去年的成绩就很优秀,他们选择复读,只是为了有更好的大学可上。”
马俊伟同样表示,对于“复读状元”,大家应该清楚,这些孩子在应届高考时就已经考取了非常拔尖儿的分数,但往往因为报志愿不理想,没有被更好的学校录取,而自己又不愿“低就”,面临无学可上了,复读才成了的选择。
庞博的例子就是佐证。去年高考,他考了621分,比理科“一本”线高出58分,但报考中国科技大学未被录取。
不过,在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看来,应届生通过复读考了个状元,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声音
“复读状元”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蔡言厚教授近日因撰写了一本《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而备受各界关注。日前,他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时,对“复读状元”的现象做出专门评述,将此现象归结为“急功近利”的表现。
“状元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急功近利思想支配的产物。”蔡言厚谈及该问题时的语气毫不委婉,“一个高考状元是在中学阶段考了个第一,未来的路还很长,把他说得那么神乎其神,有的企业也给他奖励,地方也给他奖励,他只要考一个状元以后,不做任何事情,就得到那么多钱,一下子名也有了,利也有了。这不是急功近利,是什么?”
不过,蔡言厚同样肯定了“复读”这一现象积极的一面,“也有的人,我认为是正确的,他为了考某一个学校的某一个专业,填志愿只填这个学校,只填这个专业,非这个不可,其他的什么学校都不去。比如说,远大空调的总经理张劲。他就是这样的人,考哈工大的制冷专业考了四年,终于如愿。”
“有正确的复读,也有为了急功近利的复读,急于出名、急于获利。”蔡言厚解释,一般而言,复读的动机很重要。如果是为了拜、考名专业,是无可非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考就不应该了。前者是事业心或兴趣使然,后者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选择
“新课改”趋势下还复读吗
不过,相比于探讨高分复读考生的“是非对错”,陈明贤显然更愿意从自己孩子的处境出发,多考虑考虑孩子的高考“运程”。
高二学生李莹更关注的是,“新课改”后的高中教学,各门课程内容、结构、评价体系都将发生较大变化,一旦自己明年要选择复读,难度可能会大大增加。
明年,将是高三学生复读的一个“分水岭”。因为担心复读无法跟上学习“新课改”内容的学生,可能很多考生会随便选择一个学校上,而不再选择复读。不过,提早做出应对的张雍坤,他的教学团队目前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新课改”的高中教材内容及知识要点,以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辅导。
马俊伟则分析,新的高考将更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灵活性将大大增强。但据他了解到的情况是,2011年的高考模式和结构不会改变,仍然是文理分科,只要是这样,“新课改”对高考复读生的冲击就不会很大。
省招办建议,考生一定要抓住录取机会,不要轻易选择复读。今年我省考生报考人数虽然比去年下降了2.9万,但是我省基础教育学生基数较大,短时间内,考生数不会有大的降幅,而招生计划增幅已经减缓,在这种形势下,早点进入大学读书对考生将更为有利。
一个消息或许会让陈明贤略为宽心:今年我省高校招生比率的提高,达到了56%,“可能会让今年选择复读的人数出现下降”。这样,明年参加高考的陈晓宇将要面临的复读生冲击,也许会比以往年份更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