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一章力·重力·教案2

浏览 9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水会自动从高处流向低处,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明确: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物体都有质量,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物体就会受到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请同学回答:根据什么说“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观察:由静止释放的物体(粉笔头)沿竖直方向下落;悬挂在细绳下的物体静止时,绳沿竖直方向——由二力平衡和重力沿竖直方向向下。

  如果有同学问“纸片飘飘落到地上,并不是竖直下落的,怎样解释?”答:飘忽不定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纸片也是竖直落下的。以后我们还会做这个实验的。

 指出几点:

  ①竖直方向也叫重锤线方向,也就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不宜把竖直方向说成“垂直”方向;

  ②“向下”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的,对于地球另一端的观察者,其“上”、“下”指向刚好与我们相反。

  (2)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①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②实验: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

  指导阅读教材第11页第1段:“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也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找出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静止”:演示细线悬挂重物加速上升时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于重力;台秤加速下降时,示数小于物重——被称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竖直”悬绳(或“水平”支持物):


  “等于”:只是数值上相等。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对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施力者是该物体,以后还会学到其它区别。因此将“等于”二字换成“就是”二字是不妥的。

  3.重心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

  “认为”:重心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

  “从效果上看”:等效代换的思想,即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如果想象把构成物体的全部物质压缩成一个点集中在重心处,将不影响研究的结果。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演示:均匀直棒的重心在中点;均匀三角板的重心在三条中线的交点。

  均匀球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环重心在圆心。

  回顾:初中学过,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演示:重心板实验。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是物体上的一个点(如圆环、直角尺等)。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还跟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如:一把铁锹的重心在靠近鍬头的一侧。演示“模拟铁鍬”的重心。问:如果从重心处切开,哪头重?同学回答并用杠杆平衡解释支点在重心处时“铁鍬”的平衡。最后用剪刀剪开“铁鍬”,两段各放在天平两盘中,验证一下。

  演示: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重物的质量和高度而变化——CAI课件。

  重心随重物质量增大而前移,随提升高度增大而上移,重心快超出支面时发出报警声。

  放录像:欹器。

  静止时向右倾斜,倒入一半水时处于正位,继续倒水,重心向左上方移动,倒满水则倾覆。——“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