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如何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浏览 7

近年全国高考数学科试题整体趋于稳定,逐步走向成熟,充分体现了在稳定中求发展、求创新的特点。随着冲刺阶段的到来,教师与学生愈发感到时间的紧迫,需要复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时间似乎不够用,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因此,在冲刺阶段如何根据所剩时间与第一轮复习状况,提高复习效率,很值得研究。
  笔者认为,在冲刺阶段必须重视“四抓四突出”,即一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突出重中之重;二抓学生思维的易错点,突出典型问题分析;三抓规范训练,突出提高解题准确率与速度;四抓《考试说明》与信息研究,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典型问题的再挖掘。
  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突出重中之重
  经过第一轮的全面系统复习,同学们都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但在复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每一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必须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根据学生实际查一查知识的薄弱点,如果是个别问题,则及时面对面地辅导帮助解决,如果是普遍性问题,则必须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讲评。
  分析《考试说明》与近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命题内容都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且重点也大致相同,特别突出数学知识的主干。在代数部分重点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内容,立体几何着重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解析几何着重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特别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因此,很有必要对上述重中之重的内容进行强化与提高,特别是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思维易错点突出典型问题分析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的不同,在应用一些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解题基本原则,如解对数问题先考虑定义域再变形转化的原则;解指数不等式先固定底,再取对数的原则;解排列组合混合应用题先组合再排列的原则等。忽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的也很多,如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号成立的条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中对公比q的要求,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轨迹中的范围等都是学生解题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分析,让学生查找失误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从而减少失误率。
  抓规范训练突出提高解题准确与速度
  计算能力是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之一,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冲刺阶段应突出学生的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在解题中提高运算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正确运算和变形,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根据要求对数字进行估算和近似计算。每次练习都要求学生做到“四要”:一要熟练、准确,它是解题的基本要求;二要简捷、迅速,这是解题的进一步要求,体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三要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在处理数量关系时,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还要养成较强的心算和笔算速度,真正做到准确与速度、简捷与熟练有机结合;四要规范,这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保证,要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会做的题不出错。
  选择题、填空题在数学科中的比例较大、分值较高,对高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准确度和速度都直接影响高考成绩,因此,在冲刺阶段很有必要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方法的指导。
  解答选择题、填空题审题是关键,审题这一关解决了,就可以保证解答既合理又准确。
  抓《考试说明》与信息研究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挖掘
  《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考试说明》研究是否透彻。近年高考试题贯彻“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兼顾教学基础、方法、思维、应用潜能方面的考查、形成平稳发展的稳定格局。
  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吃透精神实质,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程,吸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复习把握教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就能做到既有针对性又避免做无用功,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复习效益。同时,应及时了解考试中心以及中学教学期刊、高考数学培训会议等有关最新动态,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研究,从而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使最后阶段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要紧扣课本,要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突出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重视课本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与利用。课本知识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第一轮复习许多学生往往抛开课本,因而,冲刺阶段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依“纲”固“本”,挖掘课本的潜在功能,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引申、推广,发挥其应有作用。
  总之,高三冲刺阶段复习对于提高复习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认真研究,采取对策,保证每一节课都能有高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