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考地理大纲:结合实际多元思维1

浏览 8

2004年高考的地理《考试大纲》颁发了。下面就其中的变化部分谈谈其启示与复习对策。

  一.地理《考试大纲》变化部分的主要特点

  1.只进行表述方面的改动,没有实质的变化


  地理《考试大纲》中有大小20多处改动,其中为使文字表述更加严谨、清楚而改动的有7处。


  ⑴.为表述清楚或顺畅而做的文字改动


  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之前,增加了“太阳系概况”,以把隐含的内容清楚地表述出来。


  在“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把“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改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在“聚落的形成中”,删除了“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这是因为前面的城市起源包含了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的内容。


  ⑵.为表述简单、明了而进行的改动


  将“环境问题及其发展”改为“环境问题的产生”。


  将“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改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⑶.为表述科学、准确而进行的改动


  在“城市区位”部分,因其下面内容是对城市区位主要内容的解释,不能用“区位”去解释区位,故将其替换为“城市发展”。


  2.为贴近教学实际而做的改动,从而降低了难度


  地理《考试大纲》中有5处是把理论性很强的说法改成符合高中学生实际水平的叙述,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即:


  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替换为“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并删去“城市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在“人口与环境”部分,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替换为“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把“人口发展模式及地区分布”替换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将“环保事业”替换为“环境保护”。


  把“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替换成“人地关系的演变”,因为从中学实际出发,是不可能研究人地关系思想史的。


  3.为科学反映地理原理、规律而做的改动,使说明更加严谨、规范


  地理《考试大纲》中有3处做了这种改动:


  在对“聚落的形成中”,把“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替换为“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所以这样替换是基于:人类社会诞生的初期,聚落的形成主要是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当时还基本没有“历史条件”可言。


  另为鉴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把有强调正面意义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替换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使表述更具客观性。


  在商品农业部分,还将“发展方向”改为“发展趋势”,以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