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千千万万莘莘学子,和他们的十年寒窗之苦,同时涉及到优秀人才的遴选机制和公平原则,高考(论坛)历来是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与往年一年,今年的高考“热”得发烫,不但博得了大多数媒体的大版面,吸引了足够的眼球,较往年却是有那么一丁点怪异,今年的“热”味道复杂,更像是一只沸腾的热锅,有点杂乱无章,负面题材层出不穷,大有将一年一度的高考变成人人都可摸上一把的裱子,要满足一下非常可人的感观刺激。
从吉林松原爆出大面积高考舞弊开始,今年的高考就像一个*女郎被硬推到了社会大众面前,强制社会观看,招惹到的火辣辣的目光难以避免地在其雪白的身上搜刮了起来。这一搜刮不打紧,倒还真是发现了不少的秘密,完美的身材背后,密密麻麻的污点实在不少,确实让人有点始料不及后的翻江倒海,可以说五味俱全。
高考舞弊案尘埃未落,涉及到高考的另外一些题材又满什满载地端到了人们面前。先是爆出重庆地区某中学学生民族身份集体造假事件,紧跟着武汉考生周海洋和四川考生小黄又成为这顿大餐中的一个大菜,不但让神秘的古体诗词和甲骨文好好的火了一把,更是在一夜之间将两个年纪轻轻的考生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事还没有了结,某学校还嫌这趟水不够浑,跟着瞎掺和,高调愿意破格录取,其实谁都看得出,这个高调的破格录取炒作的意味相当明显。
高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情,她的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是否公平。从有考试制度开始,考试就作为一扇门,一根杠杆,一头肩负起一项制度的公平重任,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头则义无反顾地担起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挑子。虽然经历时代的变迁,她的意义不尽相同,溯及到久远的科考时期,甚至是计划经济时代,着重体现的是考生一生的命运,当然,到现在,高考的意义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已经不再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最后战场,但她仍然是推举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前沿阵地,其作用和地位非同小可。
高考的公平,可以让相对更加优秀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培养,有更大的可能成为对社会更有贡献的力量,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同时也是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一旦高考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这项制度所设定的一切意义都可能是无稽之谈,甚至显得非常荒谬可笑。
松原的高考舞弊和重庆的身份造假事件自然应该予以严厉打击,因为这是公然破坏高考秩序和公平性的恶意行为, 但高校的所谓破格录取同样是破坏高考秩序的一种行为。不管是古体诗词或是甲骨文,只要符合高考的相关规范就不失为一种选择,其本身不应该成为关注的热点,倒是对事件本身的过份关注显得对考生有些吹毛求疵,但高考招生则不然,无疑需要更严谨,更需要在制度中来进行,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更应该致力于维护招生中的公平公正,不能掺杂一点其他成份,如果硬生生找出一些理由,对这样的事件推波助澜,那一定会开高招混乱秩序的先河,对教育机构也是一个莫大的伤害。
有人认为,大学教育发展到现在,应该更需要变通的活力,并据此认为“破格录取周海洋式的“怪才”、“偏才”,公众对此并不觉得有失公平”。但正如这种观点自身所言,对某一方面的超常才能的认定必须经得起检验,那么靠什么来检验,这需要专业精神,需要制度化,如果仅仅凭社会的一点意见,或是高等教育机构的一家之言,恐怕将来的高等教育阵地也会如演艺圈一样“怪”的倾向突出,反倒正气不足了。
高考和高招一样,都是社会心目中的大姑娘,既漂亮又矜持,具有非常高贵的气质,自然是人人都想亲一口,或者据为已有更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不能乱字当头,各怀心事,揪的揪胸脯,摸的摸大腿,甚至撕掉衣服,抓坏面孔,情虽然调够了,她的清白也没有了。对于一个没有清白的姑娘,又还有什么人要想她追求她,到时候恐怕受伤的不止是高考和高招这位貌美如花的佳人了,更重的伤可能还是要整个社会来承担,所以,无论是作弊者还是造假者,高校或管理部门,三轮车夫和周海洋们,甚至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来维护高考的清白,让她永远是人们心目中贵、圣洁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