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课堂]思想政治课创新的三点思考1

浏览 8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在这一大背景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平时教育实践的心得和教学改革的探索,我认为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创新应该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坚持一个先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观念的转变作为一种教育创新,要为育人服务,要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服务。从学科特点来看,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其理论、观点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种教育的延伸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可以与之相比的。今天,知识经济作为当代活力的经济形态,正在引发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从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未来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既要有严谨、拼搏、创新的科学精神,又应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完美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从本学科教材不断变革的发展观来看,要适应时代和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观念必须不断创新,这种观念的创新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先导,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理念贯穿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的教学观中,贯穿于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新的学生观中,贯穿于培养多规格、多层次、全面发展的新的人才观中,诱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思想政治课教育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现代化的趋势和要求。

  (一)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主要有质疑、探索、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善于和敢于发问,在精心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合作精神。科学贵在探索和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所发现的某一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鼓励创新;在分析问题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代替,不包办,活跃学生思维,鼓励探索。日积月累,这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可望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进而演变为学生探索真理的兴趣和热情,达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渗透教育,培养科技意识

  人才是科技的载体,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重视和依靠人才。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目标的确定、理想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浇灌和滋养。因此,对他们进行科技意识的教育,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进而可望成长为科技的载体。

  1.要充分发挥时政教育的功能,加强时事政策教育。

  通过对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对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透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从而产生危机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

  2.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科技因素,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如在初三年级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更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正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让学生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个方面,要组织学生把所学的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正确认识其对人类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进而充分认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自觉以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成才目标塑造和培养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