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估分误导考生?平行志愿也非“万能药”

浏览 8

专家呼吁“改革完善”

今年有个别高校出现了分数高企的现象,造成一些高分考生第一志愿滑档。最近,向本报反映这一问题、表达愤懑的考生和家长很多。有专家分析指出,高考志愿填报本身有风险,高校事前预估录取线其实也左右为难。就高考制度本身来说,更应从这个现象中反思并不断改革完善。

“620分难读中大”很郁闷

今年中山大学投档线文科628分、理科625分,双双超出预估线10多分。投档分数高企,使得一批“线下”高分生、如620分的考生与中大擦肩而过。一些考生和家长抱怨:学校的志愿填报指导“误导”了考生。

记者观察了解,在此前的招生咨询中,鉴于去年首次知分填志愿存在“盲目”,今年高考分数一公布,就有无数电话打进各高校招办,咨询“今年预计多少分录取 ”。不少高校出于帮助考生填志愿的善意,结合多年录取状况,预估出了分数线,给考生填志愿参考。比如中大当时的预估是:在广东省排名理科前12000名、文科前3100名的考生可以填报。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信息是“预估”的,实际的志愿填报具有不确定性,这些信息只能作为参考。若“预估线”被理解为“录取线”,出现偏差就难以避免。

高校可“预估”不可

针对考生和家长对一些院校的抱怨,广东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教学者认为,高校给考生提供尽量多的参考信息是应该的,也是有责任的,值得肯定。而高招咨询中,也有个别高校出于种种考虑,坚决不愿预估分数,甚至连填报志愿建议都不愿说,这也是一种极端。

当然,预估分数线毕竟是“预估”,学校相关负责人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因此学校不该有录取“”,考生和家长也不宜把“参考”当。

专家还指出,“预估”要客观准确是高校的责任,估高了估低了都不好。如果有高校过于“放开”地预估分数线,以吸引考生报考,就真正会误导考生。今年武汉大学算是个反例。该校广东招生负责人前日在总结连续两年断档的教训时说,对分数线估计过于保守,不敢“”,导致高分考生也望而却步了,最终学校吃亏了。
平行志愿也非“万能药”

在目前广东的志愿填报方式下,第一志愿很重要,因为第二志愿必须与第一志愿保持一定分数差才可能起作用。一旦第一志愿“冲高”不成,就有可能“高分读一般高校”,这个代价不小。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矛盾?许多考生和家长、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再提“平行志愿”。今年全国已有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16个省市推行了,广东明年会否推行?

此前,广东教育行政部门不止一次分析过,各种志愿填报方式都有利有弊。平行志愿是“分数优先”,第一志愿和后面的志愿平行分布、同时录取,这样考生可以少考虑“梯度”问题。但平行志愿也有缺点,它是各志愿同时录取,一旦有学生被退档,就等于直接丢到了下一批。因此为了减少退档,考试院就不敢多投档,只能 1:1.1甚至1:1,这就限制了一些好学校增加计划招生的可能,结果是广东全体考生利益受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