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或可一试

浏览 8

北京大学日前邀请全国近80所中学的校长一起探讨自主招生工作,并宣布明年北大自主招生将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担任推荐者的校长和被推荐的优秀学生信息都将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北京日报》7月13日)
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刚一露头,便遭到众多网民当头棒喝,脱离国情、滋生腐败、校长声誉靠不住等质疑声铺天盖地———是啊,在这个权力失信导致权利焦虑的时代,连制度都难以取信于人,何况人的道德和声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很容易让人产生各式各样的联想。

可是,高校自主招生之下,总得有人向高校推荐生源,如果中学校长不做推荐者,谁又堪当此任呢?实际上,眼下自主招生的生源推荐者,本来就是以中学校长为主,只不过是以学校的名义推荐,校长不必实名;实际推荐者还包括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其领导,甚至包括权势家长。那么在这些推荐者中,你更相信谁?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意义,就是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实际上,很多高考(论坛)制度之所以变味、走形,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具体的人或部门为某项高考制度负全责,比如高考加分制度,地方教育部门、招生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似乎都可以插手,谁都可以打歪主意,而一旦出了问题,又往往找不到具体责任人。“九龙治水”式的制度容易导致“公地悲剧”,这样的制度未必比一个具体人的道德和声誉更可靠。

北大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相当于与各位中学校长签订了一份“君子协定”。一方面,能向北大推荐生源的中学,大多是全国或省级重点中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中学的校长大多会珍惜自己的声誉,基于道德自律的推荐往往比死板的制度更可靠也更有效。;另一方面,即使中学校长的道德未必可信,但还有诸如自主招生面试、公示等制度环节,这些制度环节会迫使中学校长进行自我约束、道德自律。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具体责任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声誉、避免被究责,这些中学校长们不但会约束自己,而且会尽力排除权贵势力的干扰,责任落实到人更有助于自主招生趋于公平公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