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籍造假“留学生”为何一年后才被识破?

浏览 7

广州有7名学生因为高考(论坛)成绩不理想,伪造假国籍,以“留学生”的身份入读国内大学。经过和同学的相处,一年后被识破身份。日前,伪造假护照和国籍的3名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借此也警告家长提高警惕,以免浪费钱财又耽误孩子前途。(7月16日《新快报》)

好歹,这几名造假学生的身份被识破了,值得庆幸。只是,笔者不明白,这么大的“假”,为何一年后才会被发现?

从造假的过程来看,十分地简单。有些学生高考落榜了,家长病急乱投医,骗子趁机宣传一下,于是“变国籍”便被当作了救命稻草。仔细想想,骗子固然可恶,家长和学生也并非无辜。不是吗?他们连国籍都敢伪造,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按说,这么容易出炉的假国籍本来很容易就会被识破,可事实出乎人们的预料,他们很顺利地便入学摇身变成了大学生。看来,学校难辞核查不严之过。毕竟,出入境证件仿真程度再高,这几名学生总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且是未出过境的中国人,几句话问下来,就难免露出马脚,更何况证件本来就是假的呢。

7名学生最终被识破身份,是因为同学之间的相处。既然7名学生是以华侨生身份进的学校,那么也就相当于北极熊迎来了企鹅,同学们难免对他们产生好奇,进而探究。而就是在这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这7名同学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制造”。可就是到了这个分上,他们的伪造证件仍安稳地躺在学校档案室里睡大觉。不能不说,学校对学生身份的核查实在粗糙。

不过,客观地说,7名造假学生能在学校安稳地呆一年,并不能只怪罪于学校。试想,如果我们有一套完善便捷的身份核查系统,在开学之初,学校将每一位学生的证件号码输入系统,真假就会立断,又怎么会有“国籍造假”、“冒名顶替”之说呢?就更不用说假身份证、假学历证泛滥了。现在,学校查明这7名学生的身份系伪造,其间不知费了多少周章,而显然,学校不可能对每一届的每一名学生都这样去核查身份,否则,这将是一项耗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浩大工程。

近两年,有关高校学生身份造假的事件频繁出现,一再打击我们对高招录取的信心。我们在谴责、严惩那些造假者的同时,是否也该想想,应如何完善学生身份核查机制?如果有了完善的身份核查机制,学校核对学生身份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准确度也会大大提高。而在这样的核查机制面前,即使有人开了“绿灯”,事发后也难再有什么托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