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盒子是用什么做的?(纸。)纸又是怎么做的?一张纸有怎样的用处?”
“有没有想象过今后你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中国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又说‘临时抱佛脚,越抱越蹩脚’,你对于这组看似矛盾的说法怎么理解?”
东方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张小骄
“小沈阳一夜暴红,你怎么看?”“你如何评价中国足球?”“文理分科是利是弊?”……同济大学首次在本科自主招生中引入的“综合素质面试”昨天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首批试点地区的913名考生,在通过1月2日该校书面考试的首轮筛选后,一一接受面试组7位教授持续20分钟的同场考问。
据介绍,面试成绩占选拔测试综合成绩的60%,自主招生选拔测试综合成绩最终将与高考成绩合并为录取总成绩。
题目来自自荐材料
同济副校长陈以一特别强调,面试中有一份特别要求学生手写的而非打印的自我介绍。“这份手写的自荐里,可以反映出很多细节。”
同济教务处副处长廖宗廷补充说,能够进入面试的900多位考生,无疑都是非常优秀的。现在都是用电脑,学生们越来越不会写字了。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基础,书法艺术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是时候引导孩子们注重一下笔头功夫和自己的人文修养了。
学地质出身的廖宗廷又举例说,世界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谱写了我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学习工科的,不停留在“工匠”的层面,而要成为大师,也要学习人文科学,学习文学和艺术。这是大批杰出人才成长所走过的道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表示,让他们有点出乎意料的是,以工科为主的同济大学,面试题目极少涉及专业或学科能力的,教授们出题大多是根据学生自荐材料引申开来。
兴趣爱好成重要依据
兴趣爱好,几乎是学生在自荐材料中必定提到的内容。“不过,我觉得,学生们对于‘兴趣爱好’,理解得不准确。”完成了上半天面试的同济大学副校长赵建夫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有感触地提出这一点。
赵建夫举例说,他看到一个学生材料中提到兴趣爱好是书法,并以得过某比赛的全国一等奖来“证明”。可是当赵教授追问这名学生如何喜欢上书法的,得到的回答不免让他有所失望。“从很小的时候,爸妈让我去上书法培训班的。”赵教授说,现在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似乎缺乏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动力。“这也可能跟我们的教育环境有关。”
赵教授又举例说,有一名想报考建筑专业的学生说自己的爱好和理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师,可是问他什么是哥特式建筑,什么又是洛可可风格的,他无从说起。
教授们表示,兴趣爱好当然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很好途径。不过,兴趣爱好不只是说说而已,面试专家们真正想知道的是你为你的兴趣做了什么。一个人的专研能力、学习能力就是从这里体现出来的。
一周前模拟面试减压
昨天参加面试的300位教授来自同济各个学院。这些专家被分成39个面试小组,每个小组为7人,学科背景为文、理、工、外语等各科,以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虽然心理素质也是面试考察的重要内容,不过校方为了减轻这种“7对1”的压力,校方做了一系列“贴心”安排:一周前提前面试预演,招募本科生志愿者进行了一场同样规模的模拟;把7位老师的桌子排成圆弧形,在考生面前放了张桌子,避免学生感觉自己完全“暴露”在考官面前……
每个教授都被要求在与其他人讨论前,独立给考生打分。当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5个教授的评价能够保证相对客观地反映出一个考生的综合素质。
据介绍,同济大学2009年自主招生的比例将占到2009年第一批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