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通知书”一个考生最少收到两三份

浏览 7

这几天,鞍山市邮政局投递中心的业务量开始增加,各种以挂号信、平信方式邮寄的高校录取通知书送到这里。本来正常的话,一个考生应该只会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然而现在,一个考生收到两份通知书属于正常,一人三份的也大有人在。

天上掉下个“通知书”“没报这学校,为啥会来通知书? ”

今年在鞍山市第一职业高中毕业的小赵,高考(论坛)成绩很不理想,只有200多分,原本他以为不会有学校录取他。然而,昨天他却接到了北京某大学传媒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也没报这个学校,怎么会录取我?况且还没有到录取职业院校的时间啊? ”带着诸多疑问,小赵打开了通知书,然而更让小赵吃惊的是,这所学校光学费每年就需要12800元。

到底是念还是不念?小赵非常闹心。“不管怎的,既然被录取了,有学上总比在家闲着强。但这么高的学费,如果文凭不保准,将来就业也是个难题。 ”思来想去,小赵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机会。
这种情况不稀奇 一个考生最少收到两三份

昨日,据记者了解,像小赵这样的考生还有很多。不少考生同时收到两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有甚者,同时收到三封来自不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上午,记者在鞍山市邮政局铁东投递中心看到,四十多封挂号信通知书摆放在操作台上,其中写着吉林省某大学主办、吉林某技师学院的通知书和北京某大学传媒学院的最多。

投递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以特快专递形式入口的通知书为12000余封,而这种挂号信和平信邮寄的通知书要超过这个数量。

目前挂号信、平信通知书每天来得不多,大约在100封左右,但进入8月后,投递量会逐渐加大。等到专科大学开始录取时,每天最多有上千封。不过,很多时候通知书送到考生手中,却被拒收,只好按原址打回去。也有一些通知书的地址不太详细,甚至根本就找不到,邮政部门为此每年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主人,有时还需要在报纸上花钱打公告。

这样的学校不“设防”不管考多少分交了学费就能上

按照通知书上的联系方式,记者拨通了北京某大学传媒学院的招生电话,接电话的是一自称姓肖的老师。

据肖老师称,学院设置了三个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和电影动漫设计。电影动漫设计每年的学费是12800元,其他两个专业每年是7500元。

记者说,分数太低可能不一定够分数线。肖老师表示,学校对高考分数没有任何要求,只要交学费,都可以来学习。学生到学校上学后可以拿到两个毕业证。一是中国农业大学专科自考毕业证书,这个必须学习一定数量的专业科目,考试也要合格。另一个毕业证是传媒学院的毕业证,一般都能拿到。

不过肖老师也坦承,学校并不是国家计划招生范围内的学校,因此考生得到的毕业证与计划范围内大学有一定区别。“别担心,这个毕业证大多数企业都承认,只不过报考公务员可能不好使。 ”肖老师紧接道。

学生信息从何来? 主要来源自网上

很多学生并未报考,这所学院又是怎么知道的考生信息?

面对提问,肖老师说,学生的信息主要来自网上,也有一些是通过其他渠道得来,但具体细节不便透露。在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后,学校就会向这些考生发出通知书。“只是让考生增加一个选择的机会,不愿意到我们学校就读,我们也不会勉强。 ”肖老师一再强调。

吉林某技师学院招生负责人李主任则称,学生的信息是从学校来的。每年学院都会到一些高中或职高宣传招生政策,一些学生会在招生计划表上留下电话号码等信息,学院就是通过这些信息给他们每人都发出一份录取通知书。“这些都是学生自愿的,他们不登记我们也不会给他们发通知书。 ”李主任电话里一再强调。

网上搜卖家 800元可买到3.4万条

记者昨日在百度输入“2009年高考信息”,立刻出现了许多相关帖子,都自称能搞到高考信息,其中以QQ号码最多。

一个名为“招生一李”的网友称,他有四川、重庆、福建、辽宁、湖北、湖南、广东、内蒙、江苏等省市的考生信息。其中辽宁的有3.4万条,交易价格是1000元。

记者要求其提供鞍山的考生信息,验证是否准确。“招生一李”立刻上传了20条鞍山五中的考生名单,包括考号、姓名、手机、家庭电话、高考分数等内容。记者随后拨打了其中几个电话,发现信息非常准确。

记者试图套出“招生一李”提供的信息是怎么来的,但“招生一李”非常狡猾,只是不停的以“呵、呵”搪塞。经过讨价还价,“招生一李”最后同意以800元出售。交易方式很简单,钱打到“招生一李”的银行卡后,再将考生信息发送给记者。

最后“招生一李”表示有事,约记者第二天再联系。
律师说法 侵犯考生人格权可诉讼

辽宁弘扬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文辉说,从目前来看,高考考生个人信息属于“隐私”,现行法律对于隐私权的保护还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纳入人格权保护的范畴。不过,不经考生本人允许,出卖考生信息的人和购买信息的人都侵犯了考生的人格权。只要证据充分,考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

如何甄别院校正规与否

以挂号信或平信邮寄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院校,很多是国家计划招生外的院校。它们采取“广种博发”的方式,由于通知书的数量巨大,为了节约费用,这些学校就选择了价格相对特快专递便宜的挂号信或平信。

如何甄别招生院校是否正规?鞍山师范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副处长单德凯说,要判定招生学校是不是教育部认定的正规学校很简单。考生可在《辽宁招生考试杂志》上进行查询,上面有名字的,都是国家承认的正规院校,反之考生和家长就要多留心了。

“馅饼通知书”拷问不良招生生态

新闻中出现的“馅饼通知书”,笔者在学校见过很多,一般没有当地招生部门的公章,盖上所谓的高校的公章就敢发 “高校录取通知书”。学生成绩很差也能得到,而且不止一份。没有好成绩,也能上大学,这就不能不让人提出质疑:如果这些所谓的高校具有较好的社会认可度,为何没有得到当地招生部门的招生认同呢?不录取优秀学生,却为何对低分学生情有独钟呢?这不能不让人对之的教育信用和办学质量大大怀疑!再看看后面的学费,动辄一万多元,也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谓的高校录取通知书成了圈钱的工具,“馅饼通知书”有可能就是一个没有保障的 “招生陷阱”,就是钱钟书笔下的“克莱登大学”。

这些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发展,这种发展当然令人欣慰,可也由此产生了膨胀过快、把关不严的问题,我们太注重量的飞跃,教育之质却达不到教育消费者的期待。不少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没什么用”就是一种明证。特别是一些民办和私立大学,因为具有更浓厚的“利润冲动”,往往将逐利放在首位,而对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公民责任的担当,积极性不高。明明是办学条件不达标,也要想方设法谋求所谓的金字招牌,钻空子、挖信息,坑蒙拐骗,招生就是欺骗、哄骗,通知书就是诈骗信、吹嘘信。欺骗学生,“逮”住一个是一个,试图在招生市场中得到“黑色利润”,这些学校和街头的“骗子公司”已没了本质区别。

提醒考生对 “馅饼通知书”提高警惕是应该的,为了治本,笔者还建议,各地学校不妨对这些“馅饼通知书”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然后向当地招生部门咨询、举报,将虚假信息及时反馈给社会各界,彻底揭穿这些骗子高校的真面目,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