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农林院校遇冷 “政策照顾”恐难破冰

浏览 5

广东高考录取第一批院校二次录取以及分数调整已经结束,并进入到第二批高校录取阶段。今年师范类院校比较热门,尤其是地理位置比较好的部属师范院校以及省内师范院校,有些考生毫不讳言是奔着“免费教育”及“上岗退费”等系列优惠政策去的。相比之下,农林院校却继续坐“冷板凳”。

  于是,有人提出,国家和地区是否也可以考虑出台“免费政策”让“农林”这些素来“偏门”但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院校也“沾点光”。但也有人质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策照顾”就能让长久遭冷遇的专业热起来吗?

  师范类院校越来越“火”优惠政策 就业前景增强吸引力

  从各师范类院校今年在广东提前批录取情况看,师范院校明显受到考生欢迎。记者比对今年和去年的数据发现,北师大文科提前批去年投档线为614分,与一本线分差为44分;今年投档线为649分,与一本线分差进一步扩大到69分。省内的华南师范大学也是比去年更热。今年该校文、理科提前批师范类投档线均比一本线高13分,也都比去年的同一类别分差再次拉大4分差距。

  省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师范类院校确实越来越“红火”。记者采访发现,这个吸引力对省外的师范院校来说,主要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的成绩好但家境比较困难的孩子在上网填报志愿时就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北师大、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类院校。对省内的师范类院校,比如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就业的吸引力就越发明显。

  据了解,广东省教育厅2007年底提出“上岗退费”政策,在2008年正式实施,即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中小学当老师,只要上岗五年就退还大学阶段的所有学费。

  农林类院校“冰冻三尺”“出口”不差却未造成“入口”畅顺

  一边是“上岗退费”、“师范生免费教育”等政策实施下的师范类院校报考逐渐升温;另一边是农林类院校的招生仍坐“冷板凳”,几乎成为了补录院校的主力军。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前批涉农林类招生理科类计划数148人,投档数仅35人;文科类计划招生77人,仅22人投档,且文理科投档分数都为广东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控制线。即使是非涉农专业,该校理科录取在第一批补录阶段仍然是大幅缺档。

  除了华南农业大学外,第一批招录的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虽然并非招涉农专业,也还是大规模缺档。断档、降分……这些是人们对农林院校的印象,很多人甚至认为主要是因为农林院校“出口”太差而使“入口”困难。

  但记者发现,农林院校,即使是农林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就业也一点不差。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农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近几年均在96%以上,其中考研率20%—30%。毕业生分布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工作或在种子公司、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工作。

  为什么就业好,却吸引不了学生呢?对此,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解释,农科院校向来存在招生难的问题,不仅华农,全国“农”字当头的院校都一样,这完全是社会对农业院校的误解造成的。记者发现,在很多人的价值观念中,总以为带有“农”“林”字辈的专业肯定只有农民子弟去读。

  破冰之道

  仅“上岗退费”难奏效

  有人建议把退费政策也“移植”到“农林”等冷门专业上。那么,“上岗退费”在农林院校生效的可能性有多大?

  据了解,师范生退费政策主要还是吸引了大城市的高中生,但对一心想脱贫致富的农家弟子反倒没有多大吸引力。“这样的心态在本来就存在误解的农林院校来说,有可能更为突出。”华农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位老师分析,农林院校的学生一般就业并不差,相反还很有竞争力,所以,如果单单实行“上岗退费”,并以限制“出口”为条件减轻经济压力来吸引考生,反倒吓退更多的考生。

  “因此,除了在就读费用上有所优惠外,还要一些相应的能解决后顾之忧的配套政策。”一些专家说,比如同意把就读农林院校等国家人才紧缺而又无人问津的专业的大学生户口留在所就读的高校或城市。

  “澄清误解”更重要

  事实上,记者发现,农林院校长期坐“冷板凳”,与人们对其有偏见不无关系。

  部分教育界人士也认为,政策调控的作用是有限的,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更大程度上是受“观念”的影响。如大众普遍认为市场营销、管理、会计等专业好就业,而“农林”注定要赴农村偏远地区工作。因此,教育界人士认为,农林院校一方面在加强自身特色建设外,更要多向社会宣传,澄清人们对农林类的误解,向公众展现科技农林、农林经济等现代农林专业的“面目”。“相信这会比‘上岗退费’等经济政策更有效。”广东实验中学一位老师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