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自主招生河南仅录6人 生源质量整体提高

浏览 6

港校高招的录取结果日前出炉。除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两所提前批招生的港校依旧“生猛”,港大、科大等独立招生港校纷纷遭遇“滑铁卢”。

数据显示,独立招生的港校今年在我省总计录取人数仅为6人,而去年的这个数字是19人,同期锐减了近七成。

现象

港校自主招生省内仅录取6人

6月底,进入香港大学面试环节的考生小陈,刚走出面试现场就决定放弃。他的分数不算太高,面试发挥也不理想。

到7月15日,港校在我省的录取陆续结束。统计数据显示,独立招生的港校今年在我省录取总数为6人,而去年的录取总数是19人,同期锐减了近七成。其中,香港大学在我省仅录取了1名考生。

小陈显然没有成为这名幸运儿。因为在他打算放弃的同时,香港大学也已将其放弃。以他刚过重点线20多分的成绩,显然达不到港大的录取要求。媒体报道显示,香港大学今年录取的内地生源中,各省份高考(论坛)第一名的考生达到13人。

香港高校在内陆的招生模式可分两类,一类是进入提前批次的港校即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一类是采取自主招生模式的港校,包括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

跟自主招生的港校“意外”遇冷不同,2所参与提前批招生的香港高校依然势头强劲。香港中文大学文科计划招4人,最低投档线达623分;理科计划招9人,最低投档线达668分。香港城市大学文科计划招2人,最低投档线582分;理科计划招2人,最低投档线657分。

而从报考生源上来讲,今年内地考生报考香港高校的人数比往年整体低了三成。北京一招生人员表示,内地报考港校的热情逐渐退去,多数考生已回归理性,不再对赴港读书抱有特别期待。

港校

奖学金是优势,但不是优势

不过事实上,此前港校的每场招生宣讲均颇受追捧。4个月前的3月22日,在郑州,香港浸会大学召开招生宣讲会,近千名家长翘首认真聆听,会后又仔细打探。紧接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一批港校纷至沓来。战鼓齐鸣,一场港校间的生源争夺战在高考前两个多月就地打响。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党委书记李光宇,至今仍对香港中文大学招生代表的敬业态度印象深刻,“他们当时一到这里,顾不上休息就现身宣讲会,对每个提问的解答都细致周到,会后又马不停蹄赶航班离开”。

香港高校对内地一味炒作他们的奖学金项目很反感。李光宇透露,中文大学的内地招生负责人就曾专门就此提出交涉,并再三强调,学校并非单纯凭借高额奖学金来吸引内地生源。

但即便如此,该校四年总计50万港元的奖学金额,仍让内陆绝大多数高校难以望其项背。记者接触到的香港高校招生负责人均表示,奖学金是港校优势,但绝不是优势;内地考生家长和媒体,更应该看重港校国际化教育的平台优势,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实力。
观点

报考港校人数下降是理性回归表现

今年,香港中文大学在我省录取了5名奖学金学生(4年奖学金共计50万港元),全部被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包揽,其中不乏放弃国内录取机会的高分考生,如理科679分的李冠琛、676分的张璐,一本志愿填报的均为内地一流高校,但由于报考经济学专业,他们最终选择了商科占优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我省投放的理科2个奖学金名额,也悉数被该校学生收入囊中。

同时,北大附中河南分校今年为北大清华输送的考生达到27人,其中北京大学18人,清华大学9人。作为香港和内地各龙头高校的河南生源大户,该校执行校长徐扬华自然对两地招生中的“暗自较劲”感触颇多。

徐扬华表示,一方面今年内地考生报考港校更加趋于理性,往年港校的录取分数往往非常高,让不少考生望而却步,导致报考人数下降;另一方面我省考生在参加自主招生港校的全英文面试时,英语(论坛)口语相对不占优势,也可能导致表现不佳,才与港校擦肩而过。

分析

港校“退热”生源质量整体提高

而对于部分高分考生而言,北大清华仍是“心目中的学府”。高考成绩688分的刘洋就表示,能够上清华大学,是自己从小就有的梦想;读清华,感觉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着内地高校的交换生机制、合作办学机制日渐成熟,内地高校学生到国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出国留学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与国际的接轨越来越密切,港校以往在此方面的突出优势慢慢萎缩。”清华大学一招生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港校的学费和生活费用高昂,也让不少内地考生不敢问津,“毕竟能够拿到高额奖学金的高分考生,仍是少数”。

不过,香港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内地报考人数有所减少,但被港校录取的高分考生比例更大,优势生源更加集中,申请者的整体素质也有所提升。从这一角度讲,港校报考热的这种理性回归,一方面更有利于港校选拔人才,另外也让内地考生的个人定位及志愿选择更加准确,从而减小报考成本及志愿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