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非爱上手机卡不可?

浏览 5

大学自古就是商家必争之地,就连小小的宣传栏都时常会上演各种促销的“三国演义”,何况是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块风水宝地。8月3日《长江商报》消息说,近日,湖北省10余所高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都夹带了特定的手机卡,在声明学生可自愿选择开通的同时,又写明了如学生不开通使用,可能收不到学校通知的重要信息。据悉,有运营商为了争夺市场,曾提供给每位老师一录取通知书非爱上手机卡不可?看来,答案是非常十分以及极其肯定的。这个“自愿开通”显然很有艺术性,就好比医生说,你不吃这个药也没关系,大不了治不好而已。连哄带吓,家长自然砸锅卖铁也得帮孩子开通。运营商尊师重教,给大学老师派发手机也没啥值得眼红的,倒是学校倾力推销手机卡的彪悍决心让人百感交集。我在想,学校恐怕也是不得已,恨不得自己化身为运营商,也省得别人赚学生的通信钱,奈何力有不逮,只能扮演推销员出场。

眼下的大学,貌似是“无促销不成活”的。早在2007年,南开大学曾因在通知书中夹带“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宣传光碟和价值10元的优惠卡”而引起轩然大波,但事后查明宣传资料并不是学校放入,可能是邮政公司所为。此后,形形色色的录取通知书里,除了电话卡,还有其他的促销资料,各地版本不一,有志者收集下来也是蔚为壮观。如果沿着通知书的线索,到大学校园转转,处处都有商业促销的影子:球赛,文化艺术节,英语(论坛)角,各类社团……让人恍惚以为我们的大学都是市场赞助出来的。

这当然不是事实,起码我们知道两个道理:一是大学门票并不便宜;二是国家和地方每年对大学的投入也不少。但为什么大学里还是流淌着浓郁的商业气息、甚至挟持教育权力逼迫学生消费?责任肯定不在商家,商人逐利,社会需要的是秉持底线,不为之提供悖逆公序良俗的舞台就好。身为大学,道理自然懂得比别人多,也因此,在利益表达上似乎比一般社会主体更含蓄,也更隐晦,譬如,“可能收不到学校通知的重要信息”的电话卡。戏码殊途,意思同归,赚钱二字而已。

又要研究学术,又要赚钱,所谓心无二用,商业气息与学术氛围自然就成了此消彼长的游戏。南开大学老校长母国光说,“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大学的生命和灵魂。从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到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等,诸多教育家都对学术氛围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肯定。很难想像,从录取通知书里琳琅满目的商业信息,再到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可听的锱铢计议,学生们能如何“不畏浮云遮望眼”,从而感受到学校质朴醇厚的学术底蕴?

大学当然不是象牙塔,不必对商业行为避之不及。但是,大学毕竟也不是名利场,总有自己得价值取向与行为规则,录取通知书非要爱上手机卡吗?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句话,“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同样,大学录取通知书也会说话,讲述的是一所高校的品味与旨趣。
部手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