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来胜,一位靠收废品念完高中的苗族学生,以667分的成绩考取了清华。报到时,他竟未走专为贫困生入学开辟的“绿色通道”,因为依靠好心人的资助,桂来胜进京前,就已拿到了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今年高校“开学季”,像桂来胜这样入学前就已获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多,很多高校为“绿色通道”准备的专项资金少见地出现了“节余”。清华大学今年特地为“绿色通道”准备了上百万元的专项资金,但报到结束后,清华却发现这笔钱没用完,有近30名学生未走“绿色通道”也顺利入学了。
“今年报到前,我们电话寻访,原本以为‘没钱交学费’的贫困生却意外地说‘已获资助’。”北大学生资助中心的负责人欣喜地说,该校今年报到,走“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比往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今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贫困生也比往年减少了40多名,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也明显感觉“绿色通道”的人气比往年有所“降温”。北京师范大学“绿色通道”为贫困学生准备的400多份助学包甚至剩余一半。
“学生资助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再也不是学校一家的事了。”北大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一语道破个中原由。
由于今年各地全面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很多家庭困难生在家乡就可以贷到学费,此外,各地政府、高校校友、好心人、社会团体等各种力量对贫困生的资助也在不断加大,能带钱上学,自然就无需再走“绿色通道”。
“我们用于学生资助的款项中来自社会各界捐助的比例逐年上升,今年已经与政府投入相当甚至有超出的趋势。”北大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说。这种变化在清华、人大、农大等高校也非常明显。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该校贫困生收到来自社会的资助已从2003年的几十万元上升到去年的140多万元。
“绿色通道”的“降温”也促使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重点从“入学”转向了上学的全过程。入学后,各校不仅为贫困生准备了各种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而且资助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清华大学的资助覆盖面已达所有在校生的三成,超过了贫困学生的比例。
在北师大“绿色通道”前,竖立着一块“爱心结对板”,列有该校百余名品学兼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老生信息,新生中的贫困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位学长结对,作为“学习之友”和“生活之友”。像这样邀请学长、知友作贫困新生“导师”的举措,也被北大、清华、人大、农大等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对贫困生的资助从单纯的物资资助向物质、精神双资助转变。(记者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