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新生陆续报到完毕,作为常规要求随之将会进行新生体检,这就意味着,一些乙肝携带学生可能会因此休学或失学。
为了让一些高校给乙肝病毒携带者求学上进的机会,一位并非乙肝携带者的大学生9月10日向1983位全国高校校医院院长每人寄送了一封信,呼吁各高校取消新生入校体检中的乙肝检测,保护乙肝携带学生的读书权利,消除对乙肝携带者的冷漠歧视。
“乙肝携带学生不是‘乙等学生’,也不是中华民族的‘另类’,他们同样是父母们的心头肉,同样是祖国的未来……”这封情文并茂的信,来自于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冉冠宇,它满载着志愿者和乙肝携带者的希望,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众多网友的支持。
正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冉冠宇,近几年投身乙肝防治的公益活动,成了一位非携带乙肝的志愿者。
“我接触到的一些同学和朋友,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不比别人差,有的还非常优秀,但在入校体检时被查出乙肝阳性,就被要求退学。”冉冠宇说,有的“运气好”没有被退学,但被其他老师和学生知道后,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处处遭“白眼”,在心理上竖起了“隔离墙”。有的学校甚至将这种“心理上的隔离”带入了现实,将乙肝携带者单独隔离住寝。
这些差别待遇和社会歧视给冉冠宇带来很大的震撼,也令他产生困惑: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何社会不能宽容地接受他们,给乙肝携带学生一个公平的入学权利和读书环境呢?他萌发了给各个高校的校医院院长写信的念头。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冉冠宇收集到了全国各高校校医院院长的通讯地址,将1983封“希望”寄到了各所高校。冉冠宇和他的“战友”们期盼这些信能得到校方的重视,并表示自己将继续投身于乙肝科普宣传活动。
近年来,在各类新闻报道中,责令乙肝学生休学、退学的事件屡见不鲜。
如河北某大学强制55名乙肝携带学生休学,新疆某大学强制92名乙肝携带新生休学,云南某大学10余名乙肝携带研究生休学,成都某学院100余名乙肝携带学生被强制休学……一系列的休学事件将许多学生推进了因乙肝体检而面临受歧视的窘境,而且目前这一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是源于有的学校害怕招收乙肝携带者影响学校生源与声誉,招致不必要的麻烦。那么,乙肝携带学生对在校师生是否具有潜在危害性呢?
卫生部《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指出,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据我国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负责人陆军介绍,根据我国现行的由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于2003年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放宽了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的录取要求。除极少数专业不能录取外,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原携带者就读于高等院校不受限制。如果院校在录取了乙肝病原携带者学生之后,强制这些学生休学或退学,就违反了国家的规定。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有效政策和采取行动消除乙肝歧视,如取消多年来食品行业对乙肝携带者的从业限制和托幼机构不得拒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的幼儿入园等。还有权威专家建议拟定常规体检表的待选项目中消除乙肝检测的政策,可根本降低乙肝歧视。”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胡从发表示,如今保护乙肝携带者权利的“战役”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消除乙肝歧视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记者:李光明 本报实习生 范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