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综合素质评价”异化为歧视

浏览 8

在今年高考(论坛)招生中,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此事近来引发热议。9月2日晚央视《新闻1 1》对此进行评述,接受采访的专家除了对综合素质评价会导致弄虚作假表示担忧,还认为这种做法对农村考生不公平,并以高校自主招生为例:由于各高校在自主招生时优先录取综合素质高的考生,其结果是让城市考生受益多多,通过的考生大多来自大中城市的重点高中。

专家的意见醍醐灌顶,切中要害。弄虚作假固然是综合素质评价目前无法克服的“硬伤”之一,然而这项改革最让人担忧、最可怕之处在于,它可能异化为一种高考歧视——对农村学子的歧视。

何为“综合素质”,很难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但不难想象,反映在考生档案里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大可能是意志坚强、心理健康、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等相对较软、无法量化的指标,而只可能是有没有文体特长、球打得好不好、歌唱得好不好、舞跳得怎么样、会不会画画、会不会弹琴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而恰恰在这些方面,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差很多,根本没法比——农村学生想打球,但有的学校连一张乒乓球桌都没有;他们也愿意画画、练琴,可是他们既没这个条件,也没这个工夫......

这就是很多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现状。他们能顺利读完中学已经很不错了,素质教育对于他们几乎是一场梦,而综合素质评价对于他们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可以想象,如果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像临沂师范学院这样,凭“综合素质评论低”而拒录考生,那么所拒录的考生必定大多是农村学子,将会有无数农村学子的大学梦被综合素质评价击碎——这公平吗?

当然不公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农村学子享受的教育资源少,他们已经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正是这种不公平导致他们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比不上城市学子,如果高校再以“综合素质”的名义拒绝录取他们,就无异于对农村学生构成双重歧视、二次伤害。

高考“唯分数论”确有其弊端,但它让无数农村学子不凭关系门路、不凭综合素质、只凭刻苦学习而跨进大学校门,为农民子女保留了一个向上流动的通道,单凭这一点,它就是功大于过。高考改革不管怎么改,都要以保障这条通道畅通为前提,否则就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就要重新进行改革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