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正式高考时间越来越逼近,考生填志愿也正式被提上议程。从本周末起,本市各院校将陆续启动校园招生咨询会。要填报好高考志愿,必须充分把握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升学周刊记者专访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负责人,详解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政策。
必知政策
必知一:志愿分两次填报
为了提高高职(专科),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录取率,本市仍实行高考志愿分两次填报的招生办法。
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时间为5月上旬至5月15日。填报的内容为:零志愿: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志愿表单独设置);艺术类本科专业、体育类本科专业,可填报2所不并列的院校志愿;被列为提前批招生的本科院校志愿(含公安、军事专科院校),可填报2所不并列的院校志愿;本科第一批、第二批院校,各可填报4所并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愿否调剂的选项。
第二次填报时间为7月下旬二本录取工作结束后,为考后填报。主要是填报除公安、军事专科志愿以外的全部高职(专科)志愿。
另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今年仍列入统一招生的提前批次录取。香港大学等10所香港院校和澳门大学等5所澳门院校实行单独录取,由考生自行向招生院校报名。
必知二:三批次实行平行志愿
从去年起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文科和理科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高职(专科)中实行平行志愿设置,即将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中的1至4志愿和第三批高职(专科)中的1至8志愿均改设为平行志愿,分别设有按字母A、B、C、D顺序排列的四个平行志愿或者A、B、C、D、E、F、G、H顺序排列的八个平行志愿,不再设二、三、四志愿。每所院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及愿否接受调剂录取的专业志愿。
要提醒考生的是,不是所有批次的录取投档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其中,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和第三批高职 (专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提前批、艺术体育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休闲体育专业)类院校的录取仍按原投档方式进行,即提前批实行志愿优先原则,按志愿顺序,在规定的分数线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 1.2投档;艺术体育类则将专业考试合格、文化考试成绩上线的考生向考生填报的志愿院校一次性全部投档,由招生院校按事先公布的招生章程,将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合成后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必知三:院校投档比例在105%
由于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各批“平行志愿”,均实行一轮投档,被退档下来的考生材料将直接进入 “征求志愿”。
所以,为了充分保护考生利益,市教育考试院要求各招生院校的投档比例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但1:1.05并不是绝对数字。考试院在实施第一次模拟投档时,会把模拟结果发给院校,看院校是否需要调整投档比例,是否需要追加计划等。如,去年同济大学的投档比例为1:1.03。
必知四:报考外地院校有优惠
去年本市实行平行志愿后,报考外省市院校优惠政策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考生主动报考外省市知名院校积极性很高。近年来,外省市院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调动了这些院校追加计划的积极性。去年,有不少外省市知名院校生源充足,如武汉大学在上海追加了70个招生计划。第一批本科100所外省市招生院校仅有64个计划未完成,为历年来最低。
为鼓励上海考生报考外地院校,今年将继续实行对报考外省市高校(认可上海市加分投档的高校)的本市考生在投档时由市教育考试院加20分向外省市高校投档的政策 (零志愿的外省市高校和提前批、艺术体育类高校除外),招生高校根据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择优录取。对在“征求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外省市本科招生高校,继续实行往年降分投档录取的政策。
据悉,加分政策起作用主要是在考生填报了外地高校志愿的情况下,如果考分在该批次线下的20分内,市教育考试院会在正常投档以后的6小时对缺额院校再进行加分投档,由这些外地高校决定是否录取。去年,三个批次共有1719名考生享受到报考外地院校的加分投档政策而被外省市院校录取,第一批、第二批本科享受到外地院校降分投档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也有428名。
必知五:高考录取率基本持平
日前,本市8所部属高校已纷纷公布今年招生计划,各高校基本都减招了百名本地考生。今年上海的市属高校在上海本地的招生计划也在缩减。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将在上海地区多出的招生比例调整到相关的多个协作省市。整体市属高校招收外地生的比例将达到50%左右。
另一方面,今年实际高考人数将低于8万人。根据今年年初的统计数据,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8.3万人。但此后举行的“三校生”高考、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等会在6月高考前提前分流录取一部分学生。因此实际参加高考的人数要到5月底才能统计出来,但肯定将低于8万人。
虽然上海考生人数减少,但因为招生计划同步减少,今年上海高考录取率不会低于80%。据悉,2008年的高考录取率约为84%左右,预计今年录取率基本与去年差不多。
考试院专家详解高考平行志愿
高分考生利益受保护
记者 张骞
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方式首次采用“平行志愿”的办法,使高分考生的利益得到保护。去年,一本、二本、第三批次有征求志愿的考生均较往年有明显减少,考生高考志愿的有效性增加,博弈程度减少,社会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今年,本市将继续实施平行志愿的做法。但是对新一届的考生和家长来说,“究竟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模式究竟有何区别? ”“平行志愿如何投档? ”这些问题,很多高考家长仍是“一知半解”。考试院专家一一为考生答疑。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考生所填报的A、B、C、D四个志愿 (高职/专科为A、B、C、D、E、F、G、H八个志愿)是平行关系,而非往年4个或8个志愿具有顺序先后关系,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志愿(高职/专科为8个)关系。在平行志愿框架里,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分数优先,是指高分考生比低分考生先投档;遵循志愿,是指投出后依照考生的A、B、C、D(或A、B、C、D、E、F、G、H)的顺序依次检索,只要按序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院校投档未满,该生档案即被投出。
传统志愿博弈成分大
在传统志愿填报方式下,如考生志愿填报不当,录取结果落差可能会很大。如考生本科第一批次第一、二、三、四志愿填报4所自己心仪的高校,但4所院校志愿间没有一定的梯度,而他的高考成绩比其一志愿填报高校低一分,不能被一志愿高校录取,由于其二、三、四志愿高校在一志愿就已经完成计划,因此该考生只能征求补填志愿或参与第二批本科院校的录取。因此,相对而言,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博弈成分较大,所以有“考得好不如填得好”的说法。
传统志愿的填报方式过分强调一志愿的作用,弱化了第二、三、四志愿的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高校出现“大小年”现象,即去年报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高;今年报考人数较少,录取分数低,如此往复。
平行志愿增大录取可能
平行志愿,使各志愿项的作用比较均衡。在志愿优先的填报方式中,一志愿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而平行志愿的几个志愿项的效用相当,B、C、D志愿和A志愿在检索投档时的重要性大致相同,志愿的有效性得到较大提高。由于各志愿项都可能起作用。所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增大。只要考生的志愿填报得当,高分未被录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高校“大小年”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
整体而言,“平行志愿”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的紧张感,减少博弈成分,进一步保证高考高招的公平性。
提前批次非平行志愿
作为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以及享受高校5%自主招生优惠的考生应该将已经签订协议的高校填写在A志愿项。已经被复旦和交大预录取的参加 “自主选拔改革试验”的900多名考生,将不再参加填报志愿。
此外,除了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和第三批高职(专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外,提前批、艺术体育(社会体育、体育教育、体育休闲专业)类院校的录取仍实行传统的“志愿优先”方式投档。提前批是按志愿顺序,在规定的分数线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1.2投档;艺术体育类则将专业考试合格、文化考试成绩上线的考生向其填报的志愿院校一次性全部投档,由招生院校按事先公布的招生章程,将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合成后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志愿投档分5步走
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投档的运作方式略有不同,考生高考成绩统计完成后,要经过排序、分档、投档、录取和确认(退档)5个步骤。
1、平行志愿投档的原则是分数优先,所以必须将所有考生分文科和理科分别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当高考总分相同,则以文科:语文、外语、数学、综合;理科:数学、外语、语文、综合的先后次序进行排列。
2、“分档”则是在对文、理科考生成绩分别进行排序的基础上,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检索考生志愿,按A、B、C、D顺序依次判断考生所填报的院校是否还有余额。如果考生的A志愿院校有计划余额,则将其档案归入A志愿院校的数据库,如没有余额,则查看B志愿院校是否有计划余额,依次进行。
3、“投档”是将某批次经检索后分档到高校的线上考生档案同时投送至高校。考生的电子档案包括考生姓名、成绩等基本资料和体检情况、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因此,高校只能获知考生填报自己学校的志愿,看不到考生填报的其他志愿情况。
4、高校在收到考生电子档案后,则开始进行录取工作。
5、当录取完成后,高校需向市教育考试院回传确认录取信息或进行退档。被“退档”的考生和检索完成后仍未被投出的考生,将在接到市教育考试院通知后,填写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也是“平行志愿”,投档也需要经过上述5个步骤。第一批本科批次征求志愿可填报3所高校,每所院校3个专业,第二批本科批次征求志愿,可填报6所高校,每个学校3个专业志愿,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可填报的院校数量没有限制,专业数同样是每校3个。
考试院专家传授填志愿秘诀
晚报记者 张骞 报道
为帮助考生和家长填好高考志愿,记者专访市教育考试院有关方面负责人,结合今年招生政策,传授志愿填报技巧,指点考生和家长填好高考志愿。
填报准备
第一步:了解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
考生要了解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有的是国家部委所属大学、有的是省市所属大学。除了隶属关系外,还要从一所大学是否是 “211工程”学校,是否是“985工程”学校来分析。
目前,全国30多所进入 “985工程”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进入 “211工程”的高校也仅有百所左右。此外,学校的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和大师级人物的数量、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 “长江学者”的数量、博士生导师的数量等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对各个学校相同学科进行严格评审,将排名前一、二名的命名为重点学科,由于重点学科周围必然有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教学队伍。相关学科越多,说明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越高。
第二步:了解高校专业真正内涵
考生要了解高校各专业的真正内涵。我国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现分为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军事学等12大类。
考生选择专业不能仅看专业名字新潮、前卫、好听,而应该对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在咨询时一定要认真咨询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所在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个专业有哪些等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由于专业选择和未来就业密切联系,考生应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第三步:了解高校近几年录取情况
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分数要求,成绩达不到分数线是不能被录取的。但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不是在录取前人为划定的,它是由这所学校在某省(直辖市、自治区)报考这所学校的人数、招生计划、招生专业以及报考这所学校考生的高考分数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经过招生录取这一环节自然形成的结果。报考的人数多于计划数而且成绩又高,那么录取后的最低分数线就会高,反之则相反。但今年实行平志愿投档,除了去年,以往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对提前批院校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对填报一二三批志愿就不能以之为依据了。
第四步:了解高校录取相关政策
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了解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强研究和咨询。录取规则包括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专业级差、对加分和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内容,也包括专业培训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以及与录取相关的要求等。
填报原则
原则一:实事求是准确定位
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时,要实事求是,全面地衡量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既不要好高骛远、随意拔高,也不要妄自菲薄,一味地求稳,求保险,过分降低自己的志愿要求。考生准确定位是考生选择的基本依据。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考试成绩,再结合自己考场发挥的情况,给自己的高考估计个分数,了解自己在学校中的排名。然后,了解所在中学每年的录取情况,再把你在学校的位置放进去考虑。
此外,在衡量自己的实际水平时,除了需要估计自己的高考水平外,也应该综合估量自己在中学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特长,参加市级以上学科或科技竞赛的成绩、身体健康等情况。填报的院校应该与自己的学业水平相当。
原则二:专业优先或院校优先
实行平行志愿后,院校和专业之间,较难实现两全齐美,因此在填报志愿前,明确是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就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考生必须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学校实力很强,该专业的教学实力也很强;虽然学校综合实力很强,但是该专业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较弱;学校与专业的整体情况都不佳;目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等。
一般来说,专业对学生相对重要一些。因为,高等学校是由许多的学院和学科所组成的。一所学校的实力是由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对考生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学到真才实学。因此,要加强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方向、学籍管理等方面情况的重视。当然,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很重要,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如果学校条件再好,专业教学较弱,也无法学到真本领。
另外,选择专业时还要注意该专业在该学校中开设的时间长短,如果选择那些开设时间较短,完全不是该校原有专业特色的新专业时一定要慎重。
原则三:平行志愿间要有落差
为了增加被投档的机会,要处理好院校志愿间的落差。把握好“落差”,才能避免同一层次的志愿互相 “碰撞”。填报志愿时,不提倡把多年来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层次相同的院校同时填报,考生承担的风险会比较大。考生所填的同批次志愿中,A志愿应当是录取“层次”较高的学校,其他志愿应由高到低顺序填报。如,A、B、C、D四所院校,可将之定为成:“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高校。但具体是“冲A、稳BC、保D”、还是“冲AB、稳C、保D”、或是“冲A、稳B、保CD”需要根据不同学校按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定位选择。考生可以多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意见。
要提高自己的命中率,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落差”,填写同一所院校中的几个专业要有“坡度”,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选填的学校志愿的最低录取分数,但结果未被录取。究其原因是所填的几个专业录取标准都比较高,其成绩没有达到所填专业的要求,又不愿专业调剂,这就是通常说的“填报志愿中专业选择偏高而且没有坡度”因而未能被录取,这是很遗憾的。
原则四:尽可能不要被退档
志愿表设了 “愿否调剂录取”一栏,用以表明考生是否愿意接受所填报的这所院校中其他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一共有5个选项:愿意接受该校其他所有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不愿意接受该校其他所有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愿意接受该校除中外合作或高收费专业外的其他所有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愿意接受该校除医科专业外的其他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愿意接受该校除农林专业外的其他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
要提醒考生的是,虽然平行志愿录取办法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在具体的专业选择上增加了难度,因为如果专业选择不当,同样也可能被退档。而一旦被院校退档,那么只有进入该批次的征求志愿。对部分考生来说,愿否调剂录取选项是要进行认真思考的重点。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选院校还是选专业问题上要有明确的意向,如果考虑以进好的院校为主,则可以“冲一冲”填报比较理想的院校,但必须对该校的专业“全部愿意调剂”;如果考生对就读的专业比较明确,则应考虑“稳一稳”、“保一保”,填报的院校志愿不宜过高,但退档后也能接受准备再征求志愿。
常见误区
误区一:志愿之间无顺序
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实行平行志愿时, ABCD四个志愿是绝对平行,没有顺序的。这是错误的观点。考生个人志愿是有顺序的,当考生满足多所高校条件时,要按ABCD的顺序将该考生的档案分到首先满足条件的那所高校。
误区二:投档是“一档多投”
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实行平行志愿时,是将考生的档案同时分别投到ABCD四个志愿的高校,然后由高校录取,考生选择其中一所高校就读。该想法也是错误的,目前还不能做到一档多投,只能按照考考生考分检索,依照考生的A、 B、 C、 D (或 A、 B、 C、 D、E、 F、 G、 H)的顺序依次检索,只要按序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院校投档未满,该生档案即被投出,是一档一投。
误区三:A志愿被退落B志愿
有家长认为,如果学生考分达到了A志愿高校的投档线,但因为不服从高校的志愿调剂,被学校退档了,还能够再继续参与到B志愿的投档中,这是错误的。由于所有该批次检索分档好的档案都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该批次的征求志愿环节了。
误区四:ABCD全是同层次志愿
有些学生填报志愿同一批次的4个志愿高校全部是同一层次的,而同一层次的院校考分之间容易相近,这等于降低了志愿的有效性,在填报志愿时是比较忌讳的。虽然说不同的考生考虑不同,但原则上到C志愿必须有落差。
误区五:平行志愿无风险
有家长认为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与高中招生一样,按计划1:1投档,没有退档风险。实际上,中招因为没有专业之分,可以按1:1投档。高招由于有专业匹配问题,加上不同的高校、专业有不同的要求,无法按1:1投档,要留有一定余量。如果考生定位不当,不服从专业调剂,也会带来退档风险。
因此,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应密切注意各校的招生方案,有些高校会明确在一定条件下 “见档不退”,学生可以把握这个机会。从去年来看,一本高校退档学生较少,二本高校因为招生人数大,被退档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
注意事项
■尊重考生个人意愿
考生填报志愿要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出发,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理想的高校和专业。从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对考生各方面的基础要综合衡量,对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充分重视,对考生本人的专业意向要充分尊重。
■正确看待“冷热门”专业
事实上,“冷门”与“热门”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发展而相互转化。就每个考生来说,并非都适合攻读热门专业,考生应根据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专业。在填报志愿时,避开一些过分“热门”的学校(专业),把选择志愿的面稍微拓宽一点。
■慎重填写好每一批志愿
在招生录取中,每一批高校录取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一批录取完成,未录取的考生的电子档案经整理后重新进入下一批院校录取投档,开始新一轮的录取工作。认真而慎重地填好每一批的每一个志愿,就能增加自己被挑选和录取的机会。考生不能过于自信,只填报某一批次的志愿,而不填报其他批次的志愿,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要认真填写好每一批志愿。
■根据专业要求填报志愿
本市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科目仍实行3 X (3 综合 1或3 综合),综合为本科、高职(专科)必考科目。“1”为报考本科院校的相关科目,分别是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的1门。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应特别注意各招生院校对招生的专业在招收科目组上有否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