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日前出台,而各高中学校的“备战”从学期初就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在对于学业水平考试会不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争论中,师生们更期待着其将给高考制度改革带来积极意义。
有利于纠正偏科现象
按照《实施细则》,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于2010年7月参加信息科技和地理两门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各高中学校新学期课程设置已有明显变化。一些校长表示,他们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排课。一些学校还开始着手加强非高考学科的师资配备。而不少学生也已购买了地理、信息科技等科目的教学辅导书。
而此前,这些所谓的“副科”普遍不为学生和老师所重视。像地理学科,自从本市取消“会考”以来,已有近10年没有组织过全市性的统考,学生学得马虎,老师教学也提不起积极性。“现在我们地理教研组也开始认真研究教学教法了。”一位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这样描述学业水平考试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根据《实施细则》,新推行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分三年考查10门学科。新中高级中学副校长徐清明认为,此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考试的手段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中日趋严重的偏科现象。
增加科目不代表增负
学业水平考试的推行,也引发了不少教师的担忧,他们担心考试科目增加很可能会增加本已“超负荷运转”的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尤其是《实施细则》规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类,合格成绩再分ABCD四个等第,每个等第都有明确的比例。也就是说,并不是考到高分就能拿A等。这种评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应试压力。
市教委在推出此项考试时就已明确将会与高校招生挂钩,今后本市实施“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可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直接录取;而“深化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实验”的高校,也可根据此成绩直接安排进入面试环节。华东师大一附中副校长李支舜预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虽然不可能左右像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的选拔,但这些学校的自主招生可能会逐渐取消“海选”,而这一成绩很有可能成为通过初选的一个依据。因此,学生对此项考试不会掉以轻心。
能否在不增负的前提下,助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是广大师生最为关注和期盼的。“学生学业负担的轻重,并不仅仅在于考试科目的多少,其关键还是招生制度的改革。”徐清明说。
教育观点:高中学业水平考将带来什么
浏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