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老师:北郊中学高级教师 张国顺
编者按:
周刊此次刊发的两篇作文均为今年高考一类卷,得分均为在65分以上。这两篇作文的体裁各不相同,一篇是议论文,一篇是散文。高考作文历年来一直不限文体,但议论文一直是主流,今年高考当中这一格局已被打破。周刊选登这组文章的用意就在于提醒还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读者,今后还要注意多种文体的训练。
他们
卢梭曾言,这世间有两种人,一为忙忙碌碌、为生计、为功名利禄操劳不休之人;而另一种,则以一双冷眼静观世人的来回奔走,这种人,便是思想者。这两种人,前一种是“我们”,平凡地生活于世间;而后一种则是“他们”,超脱于物质世界而高居精神的殿堂之上。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他们,便能与一个崭新的世界相逢。斗升之米,爵禄王侯,非我所求,唯有信念,唯有精神,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
康德仰观星空,俯察内心之道德律;帕斯卡尔终身以 “真理的信徒”自称;海德格尔隐于山林之中、探寻“存在”这一哲学的终极命题。独居的孤寂、生活的困窘,在深邃的思想面前,失去了它那张牙舞爪的震慑力。黄金的闪亮,王冠的灿烂,也消退了那摄人心魄的诱惑力。在这一方天地里,流转的只有思想。山岳可以被时间冲走棱角,金字塔也终会化作尘土,唯有这一方思想者的天地,将与三光共荣、与日月同光,成为不朽的永恒。
再将目光转回到我们身上吧。倏然发现,那些扰人宁静的事、那些翻腾作浪的欲望,是多么地渺小与琐碎,曾一再被它们困扰着的我们,又是多么可笑!
目光的转换,改变了我们的理想。先前那世俗的草芥之求被弃掷一旁,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们明白了何谓更高远的追求,那便是对精神的孜孜探求。伊壁鸠鲁曾言,这世间的至美,便是“静态美”——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精神的美丽。寻找这魅力的路途何其遥远,幸而有他们做我们的牵引和向导。他们那如大河倒影、深潭照物般深刻的思想,如黑天穹的一道亮光,照亮了我们长长的征程。孟子言,万物于我而备矣。原来是要从我们心中寻求精神之美的源泉啊。鲁迅亦曾说过,其内心愈强,则其思亦邃。他便是教我们涵养自己内心的力量,而欲增强内心之力,则须博览百家之言、诸子之说。
望着他们之前的我们,仿佛是《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盘桓在梧桐树那三丈的天地里,如井底之蛙般志得意满。在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之后,当我们深入到他们的世界之中,刹那间天地开阔。鹏鸟之逍遥,尚有待于六月之息的助推。我们好比那羽翼渐丰却停于陆上的大鹏,他们便是那六月之息。唯有那股思想之大风呼啸而来,我们才能扶摇直上九万里,直抵达他们那建筑于天际的精神圣殿,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他们”的概念界定非常清晰,开篇便由卢梭名言提出两种人——平凡人和思想者,而全文将“他们”落笔于思想者,行文的重点是从思想者身上感受精神力量。文章紧扣作文题中提示语所蕴含的思考方向,始终将“他们”与“我们”加以勾连,表现“他们”对“我们”的积极影响。作者以康德、帕斯卡尔等典型事例讴歌了思想者坚持信念的理性的光辉;且反观自己如蜩与学鸠、井底之蛙,从而渴望深入到思想者他们的世界,扶摇理想之风九万里,成为思想者一员。这篇文章以理性思考、文化底蕴、语言流畅见长。作为思想者的 “他们”,时代感稍嫌不足。
他们
有一群人,他们沿袭了世间最古老的职业,面朝黄土的背影刻画了他们朴实的形象。早出晚归的勤劳与上天的恩赐彰显了他们平凡的命运。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土地上,站成了永恒,他们的名字叫——农民。
我们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蜕变着,审美的尺度也正悄然变化,我们羡慕于满眼富丽堂皇之美,却不知日照农田的绚烂;“奥斯卡”颁给杰出的演员,“诺贝尔”颁给优秀的科学家,又有谁来为农民颁奖?又有谁给农民以掌声?把视线转向他们,我看到了辛勤的汗水,感到了泥土的情怀。
农民的存在,有如泥土般平凡、朴实、无私、奉献。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谛。钻石耀眼,但因其苛刻的生存条件,注定只能成为富人身上的点缀,而泥土从未挑剔自身的生存环境,无论是肥沃的平原,抑或贫瘠的山巅,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生命。农民生来就是土地的儿子,在土地上生长,为土地奉献一生。他们终日穿梭于田地间,撒下希望的种子。流下的汗水滋润了作物,踏过的足迹坚实了农田。当绿油油的秧苗悄悄拔起了尖,他们的脸上变漾起了笑;当金灿灿的麦子饱满得坠弯了腰,他们的快乐洋溢整片土地。是苦是累,是脏是臭,他们从未抱怨,只是敞开他们博大的胸怀接纳着、付出着。
精美的瓷器,古朴的陶器,当你沉浸在它们精妙绝伦的意境中时,你可曾想过他们的前身便是那平凡无奇的泥土。泥土,从不刻意显露自己,但经过烈火的洗礼,他们便产生坚不可摧的力量与难以企及的高贵。5·12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天灾降临,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然而,通过电视,我们鲜见他们的泪水。农民们在自己的房屋破败不堪的同时,带领救援部队披荆斩棘,挺进偏僻山区。还来不及释怀伤痛,他们又回到田里抢收麦子。各地的农民都汇聚四川帮忙:唐山一支农民队伍在18日已救出25名幸存者,莒县农民救援队没日没夜地搬卸救灾物资令救援战士流下热泪。
也许镜头很难捕捉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但一句“我是农民嘛,有的是力气”,听似平淡,却如泥土般掷地有声,农民的人性光辉在困难之际分外耀眼,他们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
我要为农民鼓掌,为他们的挺身而出,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他们的博大胸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的光芒,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有一群人,他们朴实无华,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历站成了永恒,他们的名字叫——农民。
【点评】
本文作者关注的“他们”是中国的农民。作为抒情散文,作者精于构思,以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泥土”这一意象作为全文线索。文章首先以抒情性的笔调,以审美的眼光,歌颂了农民具有泥土般的平凡而朴实的美;继而实写了汶川地震中农民的事迹,讴歌了农民坚不可摧、博大胸怀的泥土精神。文章有虚有实,整散结合,首尾圆合,表现作者一定的语言功力。
文中体现作者对社会热点汶川地震的关注,作为高中生,本应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地震材料作文理所当然。与很多考生为写地震而写地震,堆砌生动感人的人和事,或直接采用报刊的热点评论不同,作者有针对性地选用有关地震的材料,全然是为表达文章主旨服务的,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