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市人大主任会议督办代表书面意见,众多人大代表们发现,他们在年初提出的种种和教育相关的建议早已得到回复,其中反映的大部分问题都已得到妥善解决,有些困难虽然一朝一夕难以消除,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克服。市人大代表、虹口区继光高级中学教师陈寅早在年初曾经提出了“关于在高二、高三年级中加强学生选科和高考(论坛)志愿填报指导的书面意见”,希望诸如“升高三了,我该选文科还是理科?”“要高考了,我该填自己喜欢的,还是父母喜欢的志愿?”这一类的问题不再困扰高中生,现在他发现,本市已有不少学校悄悄开展了这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们为人生选择问题“未雨绸缪”。
大学生就业问题缘于高二分科
“眼前正值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关键期,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今后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无论如何大学生就业始终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宏观形势决定的,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也要负一定的责任。”陈寅老师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源头,就在于高二分科。
首先,目前学生的分科大多在高二时进行,但相当多学生在分科时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上海高考志愿填报实行兼报兼招政策,更加助长了这种随意性和盲目性。可能喜爱化学的学生,却加试生物,而高考又填报物理专业。学生热衷于经济专业,却不知学经济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等等。对国家而言学生尚未开始高等教育就已造成资源和人才培养的不合理。
其次,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往往更多地考虑专业的冷热、学校的知名度、就业的形势等等,就是没有从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出发,因此造成就业后更多考虑经济收入,频繁跳槽,工作中缺乏创造性,使城市就业群体的创造力和原创性降低。因此,在平常的教育当中,老师们就应尽量倡导爱这行干这行,不能寄希望于干这行再爱这行,要让所有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科和专业。
建议高二增加选科指导课程
因此,高二学生普遍存在分科指导乏力的问题。学生主要依据学科成绩、家长意见、同辈经验、学校师资力量、专业冷热等,这样的选科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学生同样缺乏指导,仅凭现场咨询、口口相传、《上海高考指南》等手段较难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目前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写的文本不少,如《上海高考指南》、《上海卷考试手册》、《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艺术类专业(系科)考生报考指南》、《升学与就业》等等,但这些文本主要侧重填报专业的微观技术层面,而对怎样选科、怎样选择专业和院校、上海急需怎样人才等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指导还较单薄。总体而言,政府在学生高二分科和高考填报志愿时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介入程度还需要加大。
对此,陈寅建议,高中学校一方面应该组织力量编写有关文本,作为选修、必修课程或学生自学的教材。内容包括:(1)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的介绍,及其相关专业的介绍。(2)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与学生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匹配度的相关研究。(3)上海今后5年乃至10年急需人才和专业的门类的介绍。(4)人生规划、就业指导,等等。
人大代表建议:对学生实施“文理分科指导
浏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