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只是一个过渡

浏览 7

自主招生明年进入第8个年头。经历了“七年之痒”,来年的自主招生出现大变化:先是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五所国内宣布,在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中将开展合作。五所顶尖高校首度携手,通过联考方式进行自主招生。接着是香港大学发布消息,明年高考,港大将与北京大学合作联合自主招生,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可同时获得报考香港大学的机会。

  始于2003年的内地高校5%的自主招生,从当年的22所高校,已经发展到今年的76所高校,到了明年,就将达到80所。

  高校的自主招生,本质上应是高校按照自身培养人才的要求选拔学生,这与学校是否自主举办考试没有关系。

  而眼下的自主招生,在学校一方,是增大了考试组织成本;在学生一方,则增加了考试负担和考试焦虑

  自主招生高校的增多,为更多学生提供了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进入大学门槛的机会。与此同时,大多数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都开始采纳自主考试的选拔模式。但必须指出,把自主招生等同于自主考试,这是部分国内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严重误区。

  眼下的自主招生,在学校一方,是增大了考试组织成本,据了解,有的高校每年要为单独举办笔试和面试投入几百万资金;在学生一方,则增加了考试负担和考试焦虑,因为参加各校的考试,要承担交通费、住宿费等开支,还得按各校的考题要求进行适当准备。这导致学生为自主招生疲于奔命,考试成本大增,也加剧考试的不公平——一些贫困家庭学生,就可能因为无法支付赶考费用而放弃自主招生。而实际效果是,各校自主招生考试大同小异,笔试基本上是与高考科目重复的学科考试。

  高校的自主招生,本质上是高校按照自身培养人才的要求选拔学生,这与学校是否自主举办考试没有关系。从教考招分离角度说,招生单位本身并不需要举办考试,而是依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参考权威性评价考试的情况,结合学校的标准录取考生。

  上述内地五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联考改革,以及北大与香港大学的联考,令人颇为振奋。从自主招生改革角度说,高校的联考,无疑是对自主招生的完善,这可减少考生考试成本,增加自主招生的参与面;而从改革的推进角度来看,虽然民间的呼声要变为改革的实践十分困难,但是只要坚持,只要改革的方向正确,在一定的环境下,改革必然会走到这一步。因为对于高校来说,当招生成本增大、报考生源分散,学校间的合作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就如美国的SAT考试,最初只是个别学校采用作为入学测试成绩,而今发展到众多高校采用。

  自主招生的联考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如果全国学业水平测试能够顺利推出,像美国的SAT考试一样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学业水平测试 自主招生”的模式,彻底打破高考集中录取

  当然,完善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还需进一步改革。

  其一,希望有更多自主招生高校参与到联考中来。相对于76所自主招生高校来说,目前的联考高校所占比例还很低。就在交大、清华等校联考这一消息发布后,北京和上海就有不少学生说,如果北大、人大、北师大;复旦、同济、华师大这些学校也参加到联考中来,就更好了。这样,在北京地区,学生参加一次联考,就可以拿联考成绩去申请北大、清华、人大等校的自主招生的面试,在上海地区,则可拿联考成绩申请交大、复旦、同济等校的自主招生,不就扩大了选择面,也减轻了考试成本和精力投入吗?

  其二,自主招生的联考,是发展到“学业水平测试 自主招生”模式的过渡阶段。依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高考改革设想,完善我国自主招生的第一阶段,是推进高校联考,实行“联考 自主招生”模式;而第二阶段改革,是以联考为基础,探索全国学业水平测试,这种测试类似于美国的SAT考试,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如果全国学业水平测试能够顺利推出,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学业水平测试 自主招生”模式,彻底打破高考集中录取。因为按照当前的自主招生规定,考生在获得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后,还需参加集中高考,而且在集中高考中,只能获得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对高校自主权与学生选择权的拓展,十分有限。

  其三,自主招生高校还应改革面试阶段。根据五校联考计划,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包括通用基础测试(General Exam)、高校特色测试(Special Exam)和面试(Interview)三个模块,简称“GSI模式”。而根据国外高校进行面试考察的经验看,学校特色测试和面试环节也可进一步改革。从面试的标准看,应从考察学生的硬能力(包括测试成绩、中学学习成绩、竞赛获奖、科研能力),发展到分析学生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以实现自主招生的公正。比如,对于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应该在综合评价中设立家庭因素指标和地区因素指标,对来自教育落后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录取评价加分,由此避免自主招生面试成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大门的新的障碍。在国外高校的自主招生实践中,家庭、地区多元录取标准早已推行,而且招生信息完全公开,这也就是国外为何留下偏爱贫困家庭学生的社会形象的原因之一。

  自主招生的联考改革,折射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点滴进步,而具有公信力的自主招生能否在我国高校形成并推进,还有待更多高校参与,并深入推进与之配套的高校管理改革。

   熊丙奇(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