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高校计划在粤建分校 家长学生反应平淡

浏览 11

日前,香港召开的粤港澳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座谈会上透露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将在广州南沙、东莞和深圳等地开设分校。与此同时,澳门大学也将以12亿元澳币租借珠海辖下横琴岛上约一平方公里建新校区。目前分校具体建设时间尚未定论,然而三港校与澳门大学计划在粤建分校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尽管坐拥国际效应,但广东学生家长反应平淡,优秀学生绝大多数表示不会首选分校,而家长更对分校教学与品牌优势持怀疑态度。

  现象

  港澳高校来粤“开枝散叶”

  据悉,香港理工大学已打算在东莞建立分校,该校副校长麦福达教授称,理大希望在珠三角建校园供本科生到博士生使用,毕业生可颁理大学位及新校园的学历。由合作方提供土地及营运经费补助,而理大提供科研力量以及创新的教管模式。香港科技大学有意在南沙办分校,目前该校已在南沙资讯园建研究生院。该校副校长黄玉山称,“合办研究生简单点,本科生较为复杂。两地合办可以扩大研究空间,招到优秀学生。”

  另外,素以医科著称的香港大学继去年首向内地生增设医学专业外,也计划到深圳合办医科专业。而最让内地生青睐的香港中文大学,则希望能在内地独立办学,但是尚在商议中。而目前,作为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的首个试点——香港浸会大学与北师大合办的国际联合学院有了首届毕业生,其就业和出国深造率达七成。此外,澳门大学已确定在珠海横琴岛建设一所分校。据悉澳门大学教育测验与评核中心主任张国祥介绍,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大,以12亿元澳币租借珠海辖下横琴岛上约一平方公里土地至2049年,澳大新校将于今年底动工,新校面积是目前澳大的20倍。新校有望于2013年开学,最多招收一万名学生,会重点发展医药、电子通讯和环保能源。

  据香港教育局副秘书长李美嫦介绍,港校在内地办学,学生会接受港校的教育方式,毕业时拥有内地和香港的学位和学历证明,对于就业和出国深造都有一定益处。

  原因

  地缘经济要求高水平国际化教育

  据悉,伴随内地经济快速发展,最让港澳高校界担心的是,如果不能参与内地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发展,不能依托内地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港澳高校就可能被边缘化。一方面,两个特区地域狭小、寸土寸金,大学校园难以发展。另一方面,生源也是个问题,香港本地人口才700万出头,却有10所法定大学,其他各类高校就更多了。澳门人口才55万,也有12所大学,港澳的优质生源竞争非常厉害。

  而内地拥有巨大的教育开发空间。以深圳为例,深圳经济总量在内地大中城市中位列第四,人均GDP位居第一,但深圳2008年全年普通高校招生只有1.94万人,在校学生只有5.89万人,在校生与常住人口比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最末。据业内人士反应,深圳高等教育还面临层次不高、科研水平不高、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准严重不符。因此,与港澳有着天然地域接近性,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两个特区相差不大的广东,自然是港澳高校最为青睐的地区。

  在港澳高教界看来,广东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欠缺,正是港澳大学的“比较优势”。从整个广东的情况来看,虽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但与广东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高水平大学仍然太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难以满足广东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广东的家长们非常渴盼优质教育资源。一项调查表明,逾82%的家长愿意送子女到香港读大学,另有31%的家庭有能力承担每年2万~5万元的学费支出,甚至有3.4%的家长愿意承担每年10万元以上的费用。有港校校长指出,此次港澳高校在珠三角建立分校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既增加了优质学位满足学生需求,又能发展本校。

  学生

  六成学生表示不考虑港分校

  对学生来说,面对这些年师兄师姐大学毕业就业难的困局,现在的高三学生也非常理性,不会轻易选择一家没有办学成果的分校。据悉,目前港校与澳高校内地招生是全国统招加面试。三所港校建的分校以及澳门大学新校区,将来招生或将继续沿用该模式。据近年港校,包括香港浸会大学与北师大办珠海办的国际学院招收内地学生批次线分析,能够就读分校的大部分学生水平在二本与一本之间。据记者调查,在是否选择港校或分校上,华师附中一些学生会到香港高校亲身感受学校氛围,了解所感兴趣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与师资力量,并与国内相同类型的大学专业配套相比较,若经济实力允许,且港校在专业配套上比内地高校好才会选择港校或者分校。相反若不及内地高校的学习环境,则会放弃港澳高校选择内地学校。

  对此,记者抽样调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雅中学、执信中学、九十七中学、广州市第三中学部分高三、高二学生获悉,50%的学生表示会关注“港校在粤建分校”。华师附中高三(8)班马明表示,他更在意大学间的比较,这些比较包括方方面面,不一定是拥有港校背景。8%的学生表示专业比学校更重要,会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成熟的学校,而不一定是港校分校。但是,对于澳门大学珠海新校区,有三成学生表示因为澳门大学是新校区,办学重心会在新校区,其师资与各项专业配套都将到珠海校区,因此会支持并考虑澳门大学。

  家长

  高兴费用减半,担心学习氛围

  王女士的孩子是省实在读高三学生。对于港校在珠三角地区建分校,王女士表示虽然这让孩子的选择更多,但她还是建议孩子去香港读书。王女士认为,尽管香港高校表示学生毕业可以拿到内地、香港双料学位证书,费用也有所减少,但她仍担心分校的国际化氛围、文化传统等有别于总校。“香港高校的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一个文化氛围,一个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而分校的学生可能更多的来自内地,大家的文化背景都相似。”

  王女士表示,另外一方面,选择去香港上大学,也是考虑就业。香港城市综合竞争力高,如果孩子在香港上学,可能因为人脉圈子、地理优势等留港就业。

  在媒体工作的于先生,儿子今年上高二,就读于广州市第三中学。他告诉记者:“港澳高校设立分校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好事,有了更多的优质学位可以选择,而且比香港低廉的学费尤其适合像我这样工薪阶层,我会支持我儿子报读分校。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世界知名高校到中国、到广东办分校,这说明我们的国家,说明广东开始具备国际化办学的条件和环境。”

  据悉,由于在内地住宿和生活费用低于香港,就读港校高额学费存在下降空间。以香港浸会大学以及该校与北师大在珠海合办的联合国际学院为例,同是内地生申请,若到香港本校就读,学费每年7.5万元,校内住宿费用每人每年约需港币11万~12万元。若到珠海分校就读,学费每年5万元,校内住宿费每人每年约需6万~7万元。也就是说,费用下降了一半。

  业界

  短期难以发挥品牌效应

  “港校在广东开设分校,与现今广州中学“办民校”或许有些类似。”多年从事广州高中教育管理与民办学校教学管理研究,广州育才实验学校校长李统耀指出,港校分校也是开办的学校,但是是否会出现广东“办民校”的品牌效应,就难以预测。首先,学校性质不同,导致的办学结果必然不同。广州的“办民校”是基础教育,在中国特定的升学教育环境下,办一所中学最重要的是确保其升学率,而确保升学率应用的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体系容易实现品牌效应,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其招生也会招到理想的学生。但是,三所港校都是大学,大学教育与中学不一样。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学校的底蕴、办学环境、专业师资水平,培养的学生4年后直接面向就业市场,没有一个如同中学的“升学率”来判断其培养学生质量的标准,很难在短时间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学生家长。尤其是在师资上,分校的师资是否会像港校一样聘请到来自世界各行业的顶尖人才?许多内地学生选择港校一个重要原因是冲着专业授课老师的学界地位、行业影响力,希望读完本科继续攻读这些大师的研究生甚至博士。

  另外,对于广东绝大多数家长学生来说,选择港校一般有三个考虑:一是去到香港读大学类似于“出国留学”。香港特有的教育环境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类似,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国际化学习环境;二是就读香港的大学有利于小孩留在香港或者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就业;三是就读香港大学有利于定居香港或移民英联邦国家。绝大多数不会在意学习费用。

  广东高校

  生源竞争是必然

  据悉,虽然港校对在内地办学都跃跃欲试,但实施时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教管模式、教师聘请等方面都有悬而未决的碰撞,最不可避免的是可能产生与内地高校的生源竞争。以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为例,去年在全国16省市的招生已从二本A线上升至一本线,但广东仍然维持在二A线招生,据称这和避免与广东高校抢夺生源不无关系。

  对此问题,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院长王元良认为,澳门大学以及港校建分校不会对当地高校构成威胁,“有数据统计,到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仍会逐年上升,每年大约增加5万人。我相信,澳门大学招生人数只是一小部分,对我们不会有大的影响。”王元良表示,澳门大学不可能取代吉大珠海学院,就像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不可能取代澳门大学一样。港澳高校和内地高校之间的竞争,其实只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中受到的第一轮冲击。

  华南理工大学招办主任曾志新表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教育不可能置身事外。而且中国日益强大,必须面对人才市场、教育市场的开放。加上内地经济的发展,促使很多家庭经济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未来教育的开放只会越来越快,竞争也会越来越大。“我觉得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应该抱着一个比较好的心态看待这场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有利于内地高等教育升级

  尽管生源的竞争不可避免,但是王元良指出,国内高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国际学术声望,全面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港澳高校与内地高校各有优势,他们之间的这种良性竞争、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进步。王元良表示,港澳高校更加国际化,注重因材施教;而内地高校的专业基础扎实,国家支持力度大。“对学生来说,没有,只是不同的选择。

  暨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庄友明坦然,目前广东高校面临的不止是香港高校的竞争,而是全球市场的竞争。广东开放生源市场是个必然趋势。他认为,广东高校不能关门称大,“只有在竞争中,教育发展才会最快。”庄友明告诉记者,在暨南大学,同样有5000名来自香港的学生。在庄友明看来,这种生源的流动是很正常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学龄人口在下降,所以很多外国的学校纷纷到中国来招生。 全世界高校都把目光转到中国高校。哈佛、耶鲁、斯坦福不仅盯上中国的本科生,同时也盯上中国的高中生。比如说,华附、省实、执信等重点高中已被这些世界看上了。“所有的大学都要参与竞争。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与国外的大学同样处于竞争地位。至于学生,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庄友明表示:”我们不能抱怨门打开了,人走出去了。”他认为,学生的流动比以往更多,会比以往有着更多的全球化范围的就业。比如,中国网通在日本开设分公司,会聘请日本人作总经理,而外资在中国开设分公司,同样也会请中国人作总经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深圳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姚凯表示,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合作日益密切,能为更多的深圳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而深圳大学也可借助地利优势加大与香港高校的合作,同时也为香港学生提供进入深圳学习研究的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