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时政专题:发挥制度优势代表委员履职建言

浏览 7

积极应对危机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胜利召开

  【背景材料】 在全国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3月5日至1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近3 000名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改革发展主题,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议政府报告,积极提出建议,讲大局、议大事,重实际、求实效,使会议作出的决议和批准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会议认真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

  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畅所欲言议国是,群策群力谋发展;坚定信心保增长,凝聚人心促和谐。全体委员认真听取和审议了贾庆林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审议和通过了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政治决议和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列席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委员们讲大局、谋大计,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充分展现了心系国是、情牵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生机与活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形式。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实现形式。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坚持好、完善好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好、落实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近3 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以高度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改革发展主题,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议报告,积极提出建议,讲大局、议大事,重实际、求实效,使会议作出的决议和批准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立法、监督工作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和专门委员会作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以此引领人大各项工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2。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1)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制度是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制度体现了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2)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政协委员在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二次会议上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一大局,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协商讨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是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60年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光辉业绩,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全面总结人民政协60年的宝贵经验,把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好、发展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运用好、发挥好,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

  3。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出席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二次会议的委员列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准确地分析了形势,科学地提出了目标,系统地部署了任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是一个求真务实、坚定信心、催人奋进、情系民生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2)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3)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①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②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③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④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任务:我们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着力抓好七方面工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找到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证明,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载体。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了人民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管理国家事务的目的。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质,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是人民把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②民主制度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2)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①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保持生机和活力。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也是明确载入我国宪法的。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不复存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的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要通过人大工作,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人大工作,无论是立法工作、监督工作,还是决定重大事项,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④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健康发展。

  (3)认识本质区别,坚持政治特色。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民主无疑具有普遍性的一面,但每个国家实现民主的过程都是独特的,实现民主的途径因而也是多样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探索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契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鲜明的特点,也从根本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区别开来。①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本质区别。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西方的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我们的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民主党派成员或者无党派人士,肩负的都是人民的重托,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②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的本质区别。我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国家机关分工不同、职责不同,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不是西方的“三权分立”。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制定法律、作出决议,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并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各国家机关协调有效地开展工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③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的本质区别。我们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像西方议员是某党某派的代表。我们的人大代表,生活在人民中间,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能深入了解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情况,因而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

  政治文明始终处于不断演进之中,并始终与一定的国家形态相联系。在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保证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4)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社会主义民主来说,选择其实现的正确途径具有重要意义。②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我们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历史证明,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是死路一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为建立新型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结论,这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需要积极借鉴一切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而要保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推进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立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能。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标志。②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是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大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在内容和作用上都不同于西方,我们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套中国的法律。外国法律体系中没有的法律,只要我们需要就及时制定;反之,外国法律体系中有的法律,如果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我们就不搞。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的。有些事项,用法律来规范尚不具备条件,可先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法律。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手段。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运用伦理道德、习惯规则、行业自律、市场机制来调整社会关系,以便集中立法资源,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作用。③提高立法质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自觉追求,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内在要求,必须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要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对法律草案中专业性强、各方面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要通过立法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深入研究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使制定的法律更加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适应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以完善。⑤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抓紧制定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及时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规定,督促有关方面尽快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法规,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6)加强人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障人民权利。权力必须在民主的监督下运行。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职权,确保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保障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才能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①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②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层次、权威、最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人民行使国家管理的权力、实现国家机构之间相互制约、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的重要方面。③人大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等方面,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人大监督的实质,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④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既有监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监督,又不代行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人大依法搞好监督,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一府两院”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有利于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人大监督与“一府两院”的工作,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集中体现。⑤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尤其要把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全面贯彻实施监督法,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按照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

  5。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

  (1)2009年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系统总结人民政协成立60年的宝贵经验,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责任,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定信心、迎难克艰,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强大力量作出积极贡献。

  (2)人民政协要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今年是应对国际国内环境重大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铭记人民重托,勇挑时代重任,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作出积极贡献。①要不断夯实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信念、共同前进方向、共同奋斗目标,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②要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履行职能,精心选择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协商议政,增强建言献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③要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始终重视民生,时刻关注民生,协助党和政府协调好、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④要切实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尊重委员首创精神,维护委员民主权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委员发挥作用的新思路、新载体和新机制,引导广大委员深入实际、走向基层、贴近群众,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