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0个省、市、区2952名公众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中,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择校费、大学高学费和高考加分政策,是公众心目中最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分别有75.8%、69.7%和58.7%的人选择。76.9%的人建议“*考”,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
之所以有七成以上人士建议向“*考”回归,与闹得沸沸扬扬的“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产生的信任危机有关。但是,喊了多年的高考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改革“*考”这种分数挂帅的单一录取方式。各种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鼓励素质教育,并用加分政策调节公共资源在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分配的结构公平问题。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正是考虑到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发展不均衡,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不在一个起跑线上,需要适当照顾以体现公平。如果加分政策损害了教育公平,这要具体分析,看是加分项目设置的问题,还是操作中的问题。在我看来,“航模加分”这项目设置得就不合理,因为只有有钱人的孩子才玩得起航模,才加得了分,这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公平。而考生民族成分造假,属于好政策被钻了空子。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富人装穷去领低保而取消低保政策,同样不能因为加分政策造成一些事实上的不公平而全盘取消加分。
高考加分和保送制度在执行中逐渐成为权贵盛宴,自主招生也时有丑闻爆出,但并非除了“*考”就别无他法。权贵盛宴不除,“*考”不过是扬汤止沸。近日,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扬元元在宿舍自杀身亡的事件足以说明,就算贫困学生通过公平的“*考”考上大学,甚至读了研究生,仍然难以改变命运。
加分是必要的,但不是给权贵盛宴锦上添花,而是要给扬元元这样的贫困生雪中送炭。继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和打工子弟校的学杂费和借读费被免除后,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对中职农村经济困难生等逐步免学费。农民工子弟读书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本次民调中,76.1%的人认为应取消任何形式的择校费;71.5%的人建议推行公立中小学教师跨校轮岗,平衡学校间的师资差距。62.7%的人建议政府出资建设充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笔者以为,这将是最公平的“加分”。
即使在贫富差距严重、福利政策不如北欧的美国,都有一系列对贫困生倾斜的“加分”政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创造性地首倡“教育券”制度:政府将体现教育责任的“教育券”直接给那些通过高考分数线的学生,而在具体分配中,要适当考虑学生的经济条件,向贫困生倾斜。最新一期《新华文摘》有文章介绍,美国哈佛大学的贫困生根本不用为学费发愁。哈佛大学免去了家庭收入4万美元以下的学生的学费,而同为私立大学的斯坦福大学,宣布免去家庭收入在4.5万美元以下的学生的学费,令哈佛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有人分析,美国私立大学竞相“学雷锋”,并非不图回报,而是觉得在考上这些美国的穷学生身上投资不会错,这些人日后一般都会成功,成功后就会带着大笔捐款来孝敬母校。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还不算发达的人口大国,如果向每个家庭发“教育券”,恐怕就像撒胡椒面。但是,可以学校美国一些高校在穷学生身上投资的做法。而政府出资建设充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比依靠上海海事大学这样的高校对贫困生倾斜更靠得住。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一部反映教育改革的影片《决裂》,影片中的高校原型,是江西共产主义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的前身)。这个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与权贵盛宴彻底决裂,是工农子弟的精神家园。虽然影片《决裂》中有一些极左的表现,比如农家子弟凭手上的老茧就可以入校。但是,在当下,批判地继承江西共产主义大学的传统,与教育产业化决裂,可以为教育公平“加分”,不妨一试。
加分当是贫穷的雪中送炭非权贵的锦上添花
浏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