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高考制度 不赞同高中文理分科

浏览 7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高中教育的推动将是明显的。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立东:高校专业招生,应由“市场”来调控招生数额。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高考不一定非考英语。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不赞同高中阶段文理分科。

  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两会期间,本报联合大河网和讯网请代表委员共赴“大河圆桌会”,热议教育改革。

  多元录取让高中与大学合理对接

  新规划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三个方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表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高中教育的推动将是明显的。比如,分类考试中规定,本科院校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高水平大学可另外加试,这等于给高中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毛杰说,未来的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以后还要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录取,可以定向录取,可以破格录取。这样就可以招来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突破我们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学生可以用各种途径进入高校,这种设计与现在高中课改的方向是一致的,它不仅能很好地实现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对接,解决好中学教育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矛盾,同时,能更好地激发高中教育的创新性。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立东教授说,高校招生,学校的哪个专业在哪个省、市招多少学生,这个指标几乎每年都是固定的。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来调控招生数额呢?如果一个专业,今年招了30人,这30人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明年就可以招70人。反之,如果一个专业,今年招了30人,毕业生顺利就业的还不到10人,那明年就考虑减少招生名额,甚至不再招生了。

  高考非要考英语?

  在未来高考中,英语还必不可少吗?对于高考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在接受和讯网与本报联合访谈时提出“高考不一定非考英语”这一观点。

  王新陆认为,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讲的是人有读书的权利,因材施教指的就是个性化教育,如果非得把大家装在一个盒子里教育,用一把尺子量大家,肯定会造成部分人才被埋没的后果。而且,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英语,以后用到的机会并不多,也是一种资源和精力的浪费。

  王新陆还建议将古汉语作为英语的补选,高考可以考古汉语,也可以考英文,只要这两个中的一个及格就可以升学。同时,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语文知识,包括中国古汉语知识的弱化和边缘化已经非常严重,高考如果将古汉语作为语种之一的话,也会起到一种指挥棒的作用,引导青年人学习古汉语,间接地起到了留存民族文化的作用。

  文理应该分科吗?

  在纲要规划征集意见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关注最多的、也是引起争论颇为激烈的一个问题就是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在纲要中,没有明确说不能文理分科,但是提出了明确导向,规定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一旦分科就会在研究型大学的选拔中付出代价。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说:“对于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问题,我本人并不赞同。”宋纯鹏说,高中学习阶段还属于学生打基础阶段,文科、理科不应该绝对分开,而是应该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宋纯鹏说:“当时,分科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其实,只要严酷的高考存在,分科对减轻学生负担的初衷就不会实现。”

  “如果真能引导普通高中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文理分科就不是问题了。”宋纯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