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这一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在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中,被很多教授公认为是“考生最难回答”和“回答最糟糕”的问题。一位参加过4届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的专家说:“每当我问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说‘我平时基本上都是看教辅书’,说自己最近在读一本什么书的考生很少。”
作为一道面试题,这道题目有“故意为难”应试教育环境中的高中生之嫌——几乎可以推断,很少有学生能“回答好”这个问题,而且“什么是‘回答好’”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平时基本看考辅书”无疑是一种现实,今天的中学生,能进入复旦大学面试环节,不把大量时间用到教科书、教辅书上,几乎不可能。进入面试环节的学生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中学直推生,基本要求是成绩名列全校前列,或获得全国竞赛奖励;另一类是参加复旦水平测试的优胜者,而复旦水平测试就是10门学科的综合考。要让学生又博览群书,又能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实在是过高估计小朋友们的精力和能力了。
“说自己最近在读一本什么书的考生很少”,这更是现实。“最近”就是最近一两个月。这一两个月,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都在一手抓高考准备,一手抓自主招生笔试准备。要参加多校自主招生笔试的学生,更是“抓狂”。他们挑灯夜战,哪有时间阅读“闲书”啊。如果要让他们有心思去阅读书籍,就请各高校先别折腾考生,各自为政地举办笔试。
还有一点,教授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虽然这道题貌似平淡无奇,是考生和面试教授之间的随意交谈,但这毕竟是考试,有考试就会有评价,学生们回答时也会揣摩老师的“胃口”。假如某位考生喜欢看金庸小说,他能大方地告诉老师么?万一给老师留下“低俗”的印象怎么办?与其如此,还不如随大流说自己一心爱读教辅书。
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不否认,面试是想从多个角度更充分地考查学生,但如果所考查的题目要求学生做出超出现实的回答,那就是一厢情愿了。
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一直力图在教授和学生的平和交流中发现学生真实、自然的一面,并对中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可倘若教授们总是居高临下,忽视学生生活的“真实”一面,学生们是难以打开心扉,教授们也是无法更多了解学生们的。熊丙奇
关注复旦面试:读书之问何以令考生难回答
浏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