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将探索个别科目一年多考 改革幅度前所未有

浏览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昨起公开征求意见,我国将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国家对于高考改革的推进幅度是前所未有的,能这么明确地用国家政策文本来确认这个高考改革的方向,非常不容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力坦言,纲要起草过程中针对高考改革的争论始终存在,纲要对高考改革提出的方向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

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此外,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

高考改革的推进节奏仍须由教育部去细化和制定具体方案。纲要最后提到,今后三年将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并组织开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张力对此解释说,尽管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到了一个时间表,但高考改革具体哪一年做哪些事情,这并非国家政策文本的责任,因为在2020年之前,国家还会有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现在纲要只是确定一个宏观方向:这些东西是要做的,或者是可以做的。

1、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解读】

偏才怪才将获公平选拔

新京报:纲要提出了“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如何理解“多元”的概念?

张力(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这很清晰地表达了一个意图,希望能够通过多元的录取方式,使得学习者置于公开公正透明的选拔机会或平台面前,同时也不能让那些有偏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因此错过再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这其实包括多元录取方式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

《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立多元录取机制,这分别是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破格录取等五种多元录取方式。

新京报:多元录取的方式会不会一下子铺开?

张力:这五种录取方式要统筹起来在一个地方取得试点经验,不会一下子全面推开的。

新京报:对于试点的模式有何考虑?

张力:我觉得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在一个省决定进行多元录取试点上应该有统筹考虑。这个省份一定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比较丰厚、平常报考人数相对比较多、竞争压力比较大的省份,他们最有条件,在多元录取机制改革上有先行的可能性。

他们的改革方案也要通过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而这个统筹小组将会统筹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教育改革的试点方案。方案一旦经过了国家认可,就可以推进自己的改革试验了。

2、探索个别科目一年多考

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方式,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解读】

社会考试或成录取参照

新京报:纲要提出要进行高考内容上的改革,在这方面有什么路线图吗?

张力:考试内容与学习内容并不需要一对一,将来可能更趋向于取消文理分科,至少考试改革走向多元化,不再去强化一二年级起就分科应考的做法。高考的内容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普通高中阶段的题海战术,以及只攻高考科目而对其他科目一概不管不问的状况。

新京报:纲要中提出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未来会有怎样的思路?

张力:就是探索有些科目可以一年多次考试,但具体成本怎么计算,参加方式具体怎么设计,这是另外一回事。

纲要中提出了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这也是不容易的。所谓社会化考试,就是将来一些科目可能采取平时常规考试。比如像英语水平考试,就是一个月或双月考一次,这都是有可能的。考完以后达到一定的等级证书后,就自动地认可为招生录取的参照。现在还不能规定到什么样的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这还牵涉到授权的问题,既可以理解为授权给社会考试机构来组织考试,也可以理解为面向全社会,任何人都可以来报名参加考试。

3、高职招考省级政府组织

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解读】

招生自主权将扩大

新京报:针对下放招生自主权,纲要有哪些突破?

张力:给学校放权了,特别是放权给高水平大学。除了自主招生,将来可能放权放得更多,比如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的联考。

刚才提到的那五种多元录取将来可能不局限于研究型大学,一般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也可能存在这五种录取方式。甚至高职高专还存在一种探索的可能,就是注册录取,虽然纲要中没有说到,但将来可能逐步向前推进。

新京报: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次考试改革也是一次考试权下放的改革?

张力:在招生制度上,除了依法给学校下放权力,的放权就是很多原来省级政府非常渴望得到的,现在给了省级政府,实际上就是下放考试权。

给省级政府的权力包括,成人教育考试和高职高专考试,这在将来由省里掌握。且在管理体制上,今后在设置高职高专学校的权力都在省里头了,省级政府考虑本省的需求、条件就可以设置高职高专学校了,改制高专教育的入学考试也由各省份自己组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展。不过,中央还要有一个备案监控,不可能一下子使得省里的高职高专招生名额不顾条件地扩大很多。

当然下放权力到省里也许会有一个副作用,可能大家也会想到———那些发达的省份可能会跑得更远更快。这样就使得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更加凸显,管理模式也要因此而转型。比如说,加大省级统筹力度以后,怎么把发达的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的机制能够建立起来,这就产生一个省际合作的协调机制问题。

4、本科招生实现“三结合”

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解读】

录取成绩权重自主确定

新京报:纲要提出,普通本科招考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也要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怎样结合?由各地自己把握吗?

张力:可能会有一个可参考的制度办法,但最终学校怎么参考,其中权重有多大,可能会由录取学校事先跟教育行政部门来确定,否则随便录取学校来定一个规则,那就有悖于整个多元录取机制在省级统筹下运作的初衷。但这些也要在试验中取得经验。一般而言,学业水平考试和非选拔性考试可以由考试机构来测评,也可以由省里机构组织,也可能由学校来组织。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点

1、逐步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2、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

3、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4、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

5、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

6、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

7、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