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知识的考查,是能力的考查,高考也是对考生心理的一次考查。没有多少人面对关系自己命运选择的考试能够做到心静如水,坦然处之。做为一次向自己极限的冲击的考试,做为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做为一次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个人目标的考试,做为一次强烈刺激的考试,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在考试过程中常常产生心情焦虑、烦燥、不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他要帮助、指导学生系统复习,老师还有一个角色容易被忽略,这就是教师也应当是一位心理医生。严格的说高考复习是建立在大面积调整学生心理基础上的复习,高考考试过程也是建立在不断的调整学生心理的过程。抓好学生心理工作,会使复习效果事半功倍,会使考试超常发挥。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学会了通过改变他们的心态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讲过:“意念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知识必定有一定限度,而一个人的意念可以有许多,是无限的。”
“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在考试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心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心态,让学生学会主宰自己,不但十分重要,也是教师的一份责任。
高考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哪些情绪、心理波动?考试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哪些情绪、心理波动?如何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在考试过程中调节心理?
我们先说复习工作中的心理调节。
复习工作中,特别是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学生会产生焦虑、浮躁的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好像过去复习的全忘了;思维变得迟钝,甚至呆滞,什么都不会了;失眠、多梦、出汗、体力有所下降,进而表现复习的信心下降,复习效率下降。
产生焦虑、浮躁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对高考结果的期望值过高,脱离了学生本人实际水平;二是把高考这样一个具有不确定的未知数与自己的前途、目标、命运联系了起来,也就是把不确定的因素(考试的成绩)与已经确定的因素(填报的志愿)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超过了考生自身的承受能力;三是复习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扩展,知识的积累进入高峰期,知识的网络已经形成,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步伐加快,厚积薄发的态势初步形成,这时焦虑和浮躁的情绪随之产生。
疏导学生焦虑情绪的途径是引导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客观地、积极地、真实地评价自己的实力。从横向的比较中找准位置,从纵向的比较中找出进步和不足。特别要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也就是自己和自己比,在比较中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进而提高自己的信心。到了四、五月份,教师在学科复习过程中一定多提供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信心的信息,多一些复习方法的指导,让全体同学在复习过程中经常受到鼓舞,经常受到表扬。在复习过程中,营造一个前进、向上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给学生信心,并不等于掩盖复习的漏洞,掩盖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在复习的方法上这个时候尤其需要科学有效。比如把学生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转换成努力的目标,转换成一个一个进步的台阶,引导学生把浮躁转换为求实、求深;将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扩大并予以足够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的浮躁就可以逐步转化为信心。
还有一个道理要反复给学生讲清楚,这就是从积累到释放的演变。许多学生都养过蚕,蚕吃桑叶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吸收植物蛋白的过程,当蚕宝宝长大变为成虫以后就停食了,但是不能立即吐丝。蚕宝宝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终于开始吐丝了,这是一根不断的丝。从吃桑叶到吐丝的过程就是蚕宝宝将植物蛋白转化为生物蛋白的过程,也就是从积累到能量释放的过程。学生从复习到考试的过程是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从能量的积累到能量的释放的过程。三年的学习,高考总复习属于积累过程,而几天的高考则是能量释放的过程。从积累到释放,蚕宝宝有一个停食、转换的过程,从生物学角度讲这个脱变过程是生理质变过程,蚕宝宝也会产生自身的特殊表现。而学生从复习到考试的过程,也就是从能量积累到能量释放的过程,也会有一个痛苦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心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焦躁不安。这也恰恰说明能量的积蓄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产生了释放能量的需求,这就是蓄势待发的过程。学生的焦躁不安是外在表现,而内在表现则是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正是各种能力形成、提高的过程。这就好象战士在战场上等待着指挥员的命令一样,寂静、焦躁、不安,平时训练的基本功好象都忘了,都记不清了,子弹已经推上镗,扳机已经扣动,指挥员一声枪响,战士几年积蓄的能量瞬间就释放出来,平时的基本功已经转化为能力,子弹中的,直射敌人胸膛。
考试心理、考场心理的调节也是十分重要的。
考试过程是知识能量释放的过程,是能力能量释放的过程,这个时候学生的心态就是知识与能力释放过程的催化剂。心态越好,催化剂就越多,知识与能力的释放就越充分、越完美。
首先要相信自己,要长自己的志气!画家毕加索在讲到创作冲动时说过一句话:“你就是自己的太阳!”有些考生在考场上左顾右盼,总以为别人都会做,做得快,而自己不如别人,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是考场上的心态大忌。“我会做的别人不一定会做!”、“我不会做的别人也不会做!”从心理上要有一种自信力的引导和鼓励,这样才能从容,才能无所畏惧。其次老师在鼓励学生过程中要注意这样一个规律:“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谋其下,无所得”。鼓励学生“别害怕、别怯场”,这是下策;鼓励学生“正常发挥”,这是中策;鼓励学生“超常发挥、尽其释放”这才是上策!
“生命本身就是一连串的目标”,鼓励学生脚踏实际,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