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文科前十名又查出两名“高考移民”2

浏览 5

三大疑点

疑点一·加分

高考成绩

620分 牧区少数民族35分政策性加分=655分(文科第一)

调查结果

加分公示名录上没有王湘苹的名字。

疑点二·户籍

报名材料

王湘苹的父母是教师。

调查结果

资格审查表中,写着其父母在“水电四局”工作,父亲工作21年,母亲工作20年。

疑点三·学籍

报名材料

小学、初中就读于尖扎县坎布拉中学(小学部和初中部),高中就读于尖扎县中学。

调查结果

坎布拉中学7月5日出示证明证实该生在学校就读,7月14日又出示材料否认王湘苹在该校就读。

尖扎县中学7月6日证明王湘苹在该校就读,7月14日另一份证明却称,王湘苹曾到外地就读。

户籍不一

父母职业 由教师变水电局职工

从6月底开始,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就已经要求州、县相关部门就王湘苹一事展开调查。

记者了解到,在汇总的调查资料中,王湘苹的高考报名资料显示,王湘苹一家的家庭户口是2006年3月22日以家长工作调动为由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迁至李家峡学校(现称尖扎县坎布拉中学)的,其父母职业是教师。该生小学、初中就读于坎布拉中学,高中就读于尖扎县中学。

但她的资格审查表中却都写着其父母在“水电四局”,父亲工作21年,母亲工作20年。家长身份的前后不符,也引起了招办工作人员的注意,成了认定王湘苹是“高考移民”的重要理由之一。

学籍矛盾

学校两次出示证明前后矛盾

除了王湘苹的户籍材料存在问题,根据调查,其学籍、高考报名审查等资料虽然齐全,但也有明显漏洞,特别是王湘苹学籍档案有伪造和空挂的现象,这也是最终确认其为高考移民的关键证据。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一位参与调查此事的工作人员向《法制晚报》记者透露,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曾要求州、县相关部门展开反复调查,原因就是在一些上报的材料中存在严重矛盾之处。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尖扎县两所中学先后两次提供的证明材料存在很大疑点。

记者了解到,尖扎县坎布拉中学2008年7月5日上报省招办的证明写道:“王湘苹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在我校小学部就读;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我校初中部就读。”

但该校2008年7月14日上报省招办的另一份证明却写道:“经查,在我校2002年至2005年初中在校学生档案里,无王湘苹的名单和材料。”

而尖扎县中学2008年7月6日上报省招办的证明写道:“王湘苹从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我校高中部就读。”

但该校2008年7月14日上报省招办的另一份证明却写道:“王湘苹于2005年9月1日在我校高一报名,第一学期快结束时,因身体不适,要求到外地就读。其后,每年高中会考都回我校参加考试。高三临毕业前来我校本班学习,直至高中毕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