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据新考纲进行高考化学冲刺复习

浏览 1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已经颁布,从化学科目上看,大纲与2008年基本相同,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只是将“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略改为“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目前各学校基本上已结束第一轮的高考复习,进入了备考冲刺阶段,现围绕考纲就如何高效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复习

在理综考试中,化学科的题量和内容是有限的,所以2009高考试题仍然是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为主,以往的一些热点的主干知识应高度重视。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与鉴别;化学平衡;电化学;盐类水解;常见元素化合物、有机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有机信息推断题等。

对于大纲中“理解”“综合应用”层次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反复训练,熟练掌握。

构建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条理化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都已理解掌握,但由于化学学科的知识比较散,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工整理,应先形成知识主线,再构建网络。如: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六种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五种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再构建知识网络。如“氮网”“硫网”“铁网”等。

有机网络,以烯烃为中心的网络体系,两条主线:苯 → 炔烃 → 烯烃 → 烷烃;醇 → 醛 → 羧酸 → 酯;中心辐射点为烯烃:烯烃辐射一大片;烃与含氧衍生物的桥梁:卤代烃。这样在无机推断和有机合成及推断题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回归课本,重视考纲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要以“课本”为纲,回归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增长点,综合点。要学会读书,要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去读。读书要与高考紧密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有些高考试题就来自于课本上的原题或改编;对于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是相当重视。有时是直接考查某个实验,有时是按某些课本实验的基本要求考,或依据课本实验发展、衍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如:“2005年北京卷28题(18分)改编自课本‘铁与水反应’的实验,”“2008年重庆卷8题,四个实验全部来自课本”。由此可见,重视课本是相当重要的。

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等联系紧密,大纲上强调“试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在历年的试题中都有体现。如:2008年广东卷23题;2008年山东卷29题;2008年宁夏卷26题等。而在2009年高考备考中,要关注“神七”“三鹿毒奶事件”“人禽流感病例”“诺贝尔化学奖”“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等涉及化学方面的知识。

注重反思,努力做到题不错二

对于曾经做错的题,要再次重温,认真反思,总结出一些东西,沉淀出一些精华。反思主要从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失误原因、语言规范、思维的优化等方面进行。

关注并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例题,以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例题,是专家们根据大纲认真整理总结的历年典型高考真题,无论是题型、命题角度、能力考查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高考命题人也会以此作为下一年命题的参考,不会原题照搬,只会有一些改编,但也应引起重视。对有代表性的试题,要反复研究,落实到位。对解题技巧要重点研究,灵活掌握解题技巧可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高考的后期复习更要在细节上、审题上、表达上下功夫。学科知识是基础,审题能力是关键,规范表达是保障。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同学在解题时常出现的通病,也是考试失分的因素。审题主要审题目的表达要求、突破口、有效数字、解题过程、题型等。

表达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又一大问题。规范表达包括规范书写化学符号,注意化学语言中的汉字,正确书写化学概念名称,问答题的一些固定的规范答题模式,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书写格式。步骤要全,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相适应等。


相关文章